沈大人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边疆战事不可轻视。如今敌军士气正盛,我军不可贸然出击。
当以守为攻,加固边防,等待时机。
同时,可派遣使者与周边各国修好,共同抵御外敌。”
沈大人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果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傅凌邺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有理。但朕担忧敌军久攻不下,会转而侵扰我内地百姓。可有应对之策?”
傅凌邺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他知道边疆战事的重要性,也担心内地百姓的安危。
沈大人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可在边境地区设立防线,加强巡逻。同时,组织边城百姓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自卫能力。若敌军来袭,百姓可与军队共同抵抗,保卫家园。”
傅凌邺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赞赏地说道:“沈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思虑周全。朕会命人按照爱卿所言去办。”
傅凌邺的语气中透露出对沈大人的赞赏和信任,他知道沈大人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臣子。
话锋一转似是在回想什么:“朕记得年少时,沈老将军还在世,是父皇最倚重和信任的大臣,如今沈爱卿更是继承了沈老将军的风骨,沈家家风不错。”
傅凌邺的眼神中充满了回忆和感慨,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时光,想起了沈老将军的英勇和忠诚。
沈知卓的父亲,沈依然的祖父,也就是老安国公曾是将军,已经去世。
只是到了沈知卓这一辈,沈知卓年轻时也曾带兵打仗,只是在一场战事中,不幸受了重伤,侥幸活了过来,只是也拿不动长枪了。
但沈知卓文武双全,先帝便让沈知卓做了文官,这一做就做到了一品中书令,皇上身边有实权的重臣。
如今沈家在朝中做武将的还有沈知卓的长子,沈明泽,目前在兵器所当值。
受到如此肯定,沈知卓心中一动,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厚爱,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和国家效命。”
沈知卓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忠诚,他深知帝王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责任。
傅凌邺微微摆手,说道:“好了,言归正传。边疆战事虽然重要,但国内的民生问题也不可忽视。爱卿可有何良策改善民生?”
傅凌邺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他知道边疆战事的解决只是一时之策,而改善民生才是长久之计。
沈知卓思索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业生产。同时,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此外,还可发展商业,促进经济繁荣。”
沈知卓的语气中充满了智慧和远见,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傅凌邺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朕会命人制定相关政策,加以实施。”
傅凌邺的语气中透露出对沈大人的赞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他知道沈大人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这也是他单独召见沈知卓的原因,有些问题如果在朝堂上提出,会有太多声音。
他决定采纳沈大人的建议,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两人又就国家大事商讨了许久,直到夕阳西下,议政厅内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傅凌邺站起身来,说道:“今日与沈爱卿一番交谈,朕受益匪浅。沈爱卿,你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傅凌邺的语气中充满了关心和体贴,他知道沈大人为了国家大事操劳了一天,需要好好休息。
沈知卓连忙跪下,说道:“陛下日理万机,为国家社稷操劳,臣不敢言辛苦。臣告退。”
沈知卓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忠诚,他深知身为帝王的辛苦和不易。
他决定回去后好好休息,为明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沈知道退出议政厅后,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帝王对自己的信任,也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实事。
沈知卓出宫后,坐上马车径直回到府中。
陈云岚见沈知卓回到府中,急忙上前询问:“夫君,究竟发生了何事?皇上为何紧急召见你?”
陈云岚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好奇,她紧紧地盯着沈知卓。
沈知卓也不避讳,将朝中之事悉数告知妻子,妻子很是聪慧,经常能为他在公事上出谋划策。
因而沈知卓也从未因妻子是女子而闭口不谈公事,除非是一些绝密的事情。
陈氏听后,大惊失色,忧心忡忡道:“这可如何是好?”
沈知卓微微一叹,安抚道:“夫人莫要担忧,皇上已有对策。咱们皇上啊,早已不是当年的四皇子,皇上心中有丘壑,如今为夫竟不敢与皇上对视。”
沈知卓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敬佩,他想起了当年的四皇子,那个年轻而有朝气的皇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位成熟而有智慧的帝王。
沈知卓回想起今日在议政厅与皇上的交谈,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皇上是一位有远见、有谋略的帝王,他的心中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