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了5月初,根据地内以及周边的家耕生产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起来。
总体形势还是在积极的向前发展,符合温三的预期。小鬼子依然在积极的动作,不停的调动兵力。
打不下徐州,它们又开始努力向其它方向推进。大西北地区的战事变得越来越激烈,华中地区也在努力向内陆更深处推进。
温三认真回忆了一下重要的时间线,决定把自己的主力部队抽调一回来。不过他还是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留下了一些游击作战的种子。让他们在鬼子的敌后进行小股骚扰作战,打击鬼子的后勤补给。
虽然这样的打击并不能瘫痪鬼子的作战方针,但也能起到很好的干扰作用,反正有得小鬼子各部头痛就是了。
关于如何进行游击作战,温三的部队经验是相当丰富的,连级以上的干部基本都是有文化的学生,他们在接受相差战术指导的时候进步非常快,并且还有不少人能够举一反三,将各种手段运用得更加的彻底。
温三给他们的第一命令就是保命为主,抓住机会就壮大自己的队伍。其次才是打击鬼子的后勤线,凡是能给鬼子造成困扰的事情,什么都可以做。
各游击队之间,也能进行相互协调,遇到一些啃不下的硬骨头,可以将几支游击队集中起来,合力打击小鬼子。
总之一句话,不能让小鬼子过得太顺心了,哪怕是敲掉它们一个指甲盖,也能让鬼子痛半天不是嘛。
这样的方针正是少量兵力实力最大化体现,也确实能有效拖累小鬼子各条战线,就算不能将其拖垮,也至少能影响鬼子各部的作战进度,并且还能刺探到一些重要的情报。
对于温三撤走主力,国府方面其实是很不认可的,但是温三的部队并不听从【指挥官】调动,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好在徐州还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部分铁路线也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小鬼子在徐州吃了大亏,暂时没有卷土从来的想法。
温三抽调自己的主力,名义是为了巩固根据地的安全,实则是另有打算。
目前为止,温三手上有可以运用的兵力达到了七万余人。各部进行细分之后,都加入了一定的新兵,并且及时进行强化训练。
以温三所部的战斗力,不管是小鬼子,还是国府,都不可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可以很不客气的说,温三的部队已经成长起来了,具备了阻挡鬼子半个方面军的进攻能力。
这支部队不管放在哪里,都会是一股非常重要的作战力量。【指挥官】尽管很不喜欢温三这种我行我素的行为,但表面上还是得尽量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
毕竟关键时刻,需要温三上去跟鬼子硬刚的时候,这支部队还是非常可靠的,并且具备了起死回生的作战能力。
温三表面上与国府虚与委蛇,却是调动王志兵的一旅,快速向花园口方向移动。
随着鬼子往内陆挺进,离花园口决堤的时间节点也越来越近了。虽然国府那边还没有露出丝毫要炸毁花园口堤岸的想法,但如果真到了那时候,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
【指挥官】想要水淹鬼子大部队的想法还是把问题想得太过简单,结果一通操作下来,反而害死了大量的老百姓。小鬼子受到的损失却是极小,这样的情况,温三是绝对不想看到再次发生的。
之所以提前调动主力部队,最主要的就是在预防这次的事件发生。与此同时,其它各主力部队也开始徐徐向自己的目标地点前进,表面上看起来是温三在做训练,实质上,这些训练都是有目的的。
温三准备把几个重要的地点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到时候不管是小鬼子,还是国军,想要做什么动作,都是通过他这一关。
这才是他大范围调动兵力的根本目的。
五月中旬之后,温三各部都已经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并快速扎营,部队展开,对周边地形进行排查,并依托当地地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这些动作在别人看来都稀松平常,毕竟不管哪支部队,似乎都会这样的手段,看起来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
然而温三的一系列兵力调动的意图,却被一些有心人给发现了,他们便是D国派驻在国府军事观察团。
他们在推测了鬼子的进攻路线,以及国军可能的兵力调动方向之后,惊讶的发现,温三的部队居然全部驻扎在一些关键节点上面。
这个军事观察团是最初在国府是相当的傲慢,也看不起国军的作战能力。虽然他们几次亲自干预了国军的指挥作战,但却并没有取得想要结果。不过他们都把失败的结果归结于国军作战太过拉胯,不能完成相关战术调整造成的。
随着温三所部的崛起,多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这个观察团终于对温三这个人重视了起来。
他们对温三的很多战术调整,以及各种战法都非常的感兴趣。只是他们还是一贯的傲骄,并不愿意轻易承认温三的能力。
徐州会战结束之后,这个军事观察团终于意识到了温三的价值,他战术指挥能力太过突出,不得不让个这军事观察团放下身份,派出少数人员前往温三的根据地,试图与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