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几日,顾嫔因着和太后走得近,所以跟在皇后身边的那些人,也逐渐远离了顾嫔一派,而隔岸观火的其他妃嫔之中,都不多不少的得到了来自两方的小恩小惠。
自此开始,虽然每日妃子们都向皇后与太后定时晨昏定省,明面上众妃之间其乐融融,实际上背地已经无形分化出更为鲜明的两大党羽,那些原本不参与进来的人,也早有一半都卷了进去。
太后想借着后宫插手前朝要事,皇后想让太后明白自己才是六宫之主,一时间是愈来愈水火不容。
沈淑昭今日一如既往来到永寿殿,三个侄女之中,太后最经常召见谁,宫人们都心知肚明,所以都对这个庶出的二小姐更要为之客气。
沈二小姐这个名字,份量是稍微要重一点了。
领她进入正殿的宫女告退,太后还坐在凤座上,同人聊着些家常,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越来越往太后靠拢的宠妃顾嫔。
而在最末的位置上,是在认真抄写着佛经的良嫔。
抬头看到沈淑昭进来,良嫔对她微微一笑,太后在一旁道:“赐座。”
不出所料,这些女人的确都被太后所笼络,这让沈淑昭在后宫之中走动行事,也较为方便了一些。
她淡淡谢过太后,落座后陪着太后聊着。太后每天总会因新事而找她,但不会在现在人多的时候和她说那些事。
顾嫔笑道:“二小姐真是十分文雅,想必平日里所看经书也不少吧,每每来妾身宫里时都能言善道,不愧是书香世家养出来的。”
太后听后,淡笑而过。
沈淑昭回言:“娘娘哪里的话,小女子去披香殿的时候见过娘娘的藏书,别说及得上娘娘的博学多览,良嫔娘娘的文采也是卓越超群,实在承让了。”
扇动着轻罗菱扇,顾嫔掩住笑而不语。她是有心让沈淑昭知道自己会在太后面前提点她一番的,而沈淑昭也乐于接受。
太后开口说:“近日皇上可常到你那去?”
顾嫔点头,带着羞涩的语气道:“是,皇上最近总是来披香殿看望妾身。能得皇上和太后的垂青,妾身不胜荣幸。”
听完后太后颔首:“这是自然。”有太后的私下推举,皇上怎么可能不经常去顾嫔的宫殿。
“哀家听说你前些日子和嫣嫔闹了些口角之争?”
太后这么问道,顾嫔脸色一变,尴尬说:“是有一事……”
没有再多说什么,太后只是以不经意地口吻回道:“不过是小事,嫣嫔跟在皇后身边,也学了不少坏毛病。你若和她太计较,此事被他人添油加醋传到皇上耳中,可不太好。”
“妾身谨听太后娘娘的教诲。”
“嗯,坐下吧,”太后看着起身行礼的顾嫔,道:“最近可否唤过太医?”
顾嫔脸微红,垂首说:“妾身,还没有。”
沈淑昭在一旁看着二人一言一语,就像表演着背好的戏一样,于是她沉默不言。
太后牵过年轻的顾嫔的手,郑重地轻轻拍了拍手背:“多年以来,中宫无子,哀家一直期盼有人能够诞下太子,你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哀家对你很有寄托。”
顾嫔听到此话不禁双目微红,说:“妾身一定不会忘了太后的提携,有了太后,妾身才能够在后宫安身。”
聊了不多久,太后道:“你是在皇上心上的人,哀家也不久留你了,你走吧,良嫔抄完佛经再回去。”
随后顾嫔很快有礼告退,良嫔默默地写着佛经,不管从入宫承幸还是被太后拉拢,她都只在一旁无声做着自己的事。
沈淑昭看着顾嫔远去,其实说来也好笑,如果不是太后实在和皇后斗得狠,顾嫔这样只是新宠又出身低微的角色,太后是不会像拉拢世家大小姐一样去待她的。
记得沈淑昭从顾嫔处第一次回来,将话语转述给太后时,太后听后只是冷冷地笑了一声,并说道这真是个野心不小的女人。而如今相处融洽,不过是因为太后给了她走在后宫的底气,而她又给了太后需要的消息和能左右皇上决定的本事。
始终大家都是为了一己之利。
太后在沈淑昭面前唤道:“淑昭,你过来。”
沈淑昭坐到了顾嫔方才的位置上,太后笑颜问她:“你长姐和三妹这些日子如何?”
她如实回答:“长姐和三妹一直都静心在清莲阁处之,实在乏闷了,也会挑着傍晚时去长乐宫别处转转。”
“也不怪她们,谁待久了都会觉腻,哀家明日就带你们去御花园。”太后这么道。
沈淑昭又想了想,回说:“小女子如太后所言那日之后都不离长姐太远,若是平日有事发生,小女子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太后。”
“那就好。”太后忽然沉默了一下,然后很是意味深长地问,“听说你这几日和坤仪长公主走得很近?”
沈淑昭顿了一下,没想到还是有人说了此事,她以为太后不会过问,于是回说:“长公主心慈貌美,小女子自然是不由自主地就想同她交好……”
太后听后一笑:“坤仪的确是好孩儿,她对沙场军事和政事颇有看法,平日你可多同她问一些事。”
沈淑昭点头,回想起前不久卫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