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杂志时代(1 / 2)

经过三天的考察,苏渺觉得英子手脚麻利,做事勤快,性格开朗永远都是笑脸迎人,很合适做前厅的招待工作。

同时也很有分寸,不靠近收银台,进厨房去帮忙端菜也是拿了就出来,不会东张西望的。

苏渺几人对她的表现都很满意,英子也就正式的留在了苏记食铺。

以前在宁县,给苏裕的工资是40块一个月,到了邕城,市场环境不一样肯定要涨的,再加上他荣升厨房二把手,所以工资涨到了60块一个月。

英子的工资则是50块一个月,工作日包两餐,还是按照传统,每周日店里歇业休息一日。

去申办的营业执照也发下来了,有了英子的加入,店里的一切都步入正轨。

苏渺和叶嘉音都不用在店里守着了,只在最忙的那段时间苏渺来帮忙点单就行。

她也终于可以闲下来享受所剩不多的暑假了,同时她也收到了李圆圆寄给她的信。

虽然苏渺给她辅导了一年,相较于上一世成绩提高了不少,但她还是没能考上邕城一中。

因为英语目前只在部分地区推广,所以各个初中在设录取线的时候只看语文和数学两科总分。

今年邕城一中的录取线是192分,意思是平均每科要上96才能进去。

而李圆圆是英语95分,语文94,数学96,两个主科相加差了两分。

市里的教育资源和县里的本来就有参差,原本在县里很不错的成绩拿到市里就没有那么拔尖了,苏渺是县里唯一考了满分的考生,而市里有8个。

这个录取分数是以统考的分数为基础,而之后的分班考试则是由一中自主出题,比统考的难度要高出几个档次。

之前一小校长让苏渺做过的分班试题,她觉得很容易,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将已经过了好几遍的初中知识,再细细的看过,把叶嘉音给的练习题本也认真做完。

因为她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在初中部窝三年,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她要想办法跳级,最好明年可以和嘉音姐姐一起参加中考。

但是一中对于跳级有着严格的规定,不是考一场考试就能行的,据嘉音所说,需要设定一个学期的期限为考察期,在此期间的每一场测试都必须名列前茅,并且表现出超出本阶段的学识与学习能力,才能申请跳级。

叶嘉音知道了她要跳级的想法,将期末考试的试卷一股脑都扔给她做,然后捧着将近满分的试卷,不可思议的说:“渺渺,有人说过你是天才吗?竟然每科都这么好。”

“嗯,我爸经常夸我聪明,可是……我竟然写错字了,太不应该了,政治开卷我竟然还能抄错,呜呜呜呜呜!”

苏渺趴在政治试卷上,对于抄错字被扣分耿耿于怀!

“好啦!好啦!错就错呗,反正照着你现在的知识储备,跳级肯定没问题,不用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了,到正式考试的时候再仔细些就好了。”

有叶嘉音给她打了强心剂,苏渺也放松了下来,终于有闲情逸致看起来之前买的杂志,虽然已经过了好多期了。

在电子产品还没有那么普及的年代,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杂志成为了成本低、便捷性强的娱乐方式。

而《倾听者》、《六月会》、《回音》则是最火的代表,曾经有厕所读物三剑客的称号。

这三本杂志各有各的文风,比较高端的应该属《倾听者》,80年代,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种西方思想外国文化涌入国内,对国内长期空白的精神娱乐市场进行了空前的冲击。

人们对娱乐、知识和西方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好奇与渴望。

《倾听者》就在这个背景下孕育而生,这份杂志的定位是强调知识多样性,品位较高的综合性文摘。

顺应潮流,《倾听者》在八十年大篇幅的刊登西方优秀作品,介绍国外知识信息,这对国内读者而言十分新鲜,也极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针对全民求知欲望高涨的特点,它分有13个栏目之多,既有科学百科又有奇闻异事,以大杂烩的形式在杂志界占据一席之地。

与之不同的《六月会》与《回音》则是以故事叙述为主。

但两本又各有不同,《六月会》属于比较接地气的类型,从遥远神话、民间传闻、真人故事,囊括古今中外,题材光怪陆离,无所不有,在故事之外,还设置了专门的幽默笑话板块。(作者小时候超爱)

各种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极大的降低了文字阅读的门槛,征服了农民、工人、学生及知识分子在内的近乎一切群体,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杂志。

《六月会》的尺寸相对较小,便于携带,作为“口袋书”它的篇幅也以中短篇幅为主,可以切合碎片化阅读的篇幅。

它的创刊宗旨之一,便是要维持故事的口头性,让故事可以被读者记住,可以被口头复述传播。

而《回音》相较于前面两本就有点剑走偏锋!

将感情、爱情故事相互杂糅,通过将故事中的某些思想或者细节放大,置入生活中,以达到煽情或猎奇的目的。

有时候甚至以窥探的角度

最新小说: 穿书反派,圣女小姐别偷听 协议到期,萧四爷他却不离婚了! 清穿:成为太子妃后被娇宠了 奥特之心 青衣不可敌,一剑入仙途 互通大清:和四福晋做姑嫂 烟火人家:爱满流年 楚太上的高武世界 霍格沃茨之战法 听心声,吃大瓜!真千金引爆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