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788章 一鸣惊人郭奉孝

第788章 一鸣惊人郭奉孝(1 / 2)

第788章 一鸣惊人郭奉孝

该如何处置这些证据?

密室幽暗的烛光中,程忠紧盯着苏曜的面庞。

作为死中求活,即将走上酷吏之路的程忠,他必须确认苏曜的想法与决心。

到底这位大将军所谓的改革和对世家们的手段是仅限于排除异己,只敢对那些在朝中无甚根基的新人下手,还是说他真的决心彻底瓦解世家势力,重塑朝廷的权威,即便涉及自己亲信和那位高权重者也在所不惜?

而果然,在面对这个牵连甚广,可能打击到自己身上的名单时,苏曜身边不少将领幕僚都劝他慎重行事,不要公开名单。

“大将军,这些信件上牵连世家豪强之广令人触目惊心,河东望姓可谓人人在列,一旦公开这份名单,必将引发整个河东郡的剧烈动荡。”

“到时候,不仅河东局势难以稳定,还可能波及洛阳朝廷。”

“一个弄不好,甚至还会引出大将军处事不当的非议,为眼下改革和战事平添变数。”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秘密永远埋葬。”

说话之人姓荀,名攸,字公达,是荀彧的堂侄。

在大将军何进秉政时,被征辟入京,及董卓乱政时荀攸任黄门侍郎,也曾积极策划密谋诛董一事。

虽然由于无兵无权,他没有实际参与最终的讨董决战,但其忠心可嘉,被荀彧等人推荐,入了苏曜大将军的幕府担任幕僚随军。

在王凌转职锦衣卫中郎将之后,荀攸则负责起了苏曜大军一路上的后勤与文案等工作。

此时,在见到了这些可能引发朝野大乱的密信后,他当即提议苏曜谨慎行事,最好是尘封此事,将其付之一炬,以安群臣之心。

荀攸的谏言,苏曜听了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他的分析与建议无疑是非常中肯的,倘若是曹老板在必然会选择这个做法。

但是,他苏曜现在毕竟不是那刚打了官渡之战的曹操。

他深知,想要真正稳固朝廷的统治,就必须打破世家大族对地方的垄断,让朝廷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而这份名单,正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可以一举扫清盘踞在河东的顽疾。

苏曜的目光在密室中众人脸上扫过,最终停留在了荀攸身上,微微一笑道:

“公达所言有理,这份名单一旦公开,确实可能引发河东乃至整个朝廷的动荡。”

荀攸闻言,心中一喜,以为苏曜会采纳自己的建议。

然而,苏曜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脸色一变。

“但是,”苏曜话锋一转,语气坚定地说道,“我苏曜做事,从来不是畏首畏尾之辈。世家豪强,若不能为朝廷所用,反而成为国家的蛀虫,那留着他们又有何用?”

“这份名单,乃是白波贼与河东世家勾结的铁证,若不能公之于众,如何彰显朝廷的威严与正义?”

荀攸闻言,心中一紧,连忙劝道:

“大将军,还请三思啊!此事牵连甚广,一旦公开,恐怕会引起朝野动荡,对大将军的大业不利,那御史大夫王允”

“我意已决,不必再劝——回师安邑后便公开罪证,搜捕世家,河东郡的天改变了!”

密室中的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没想到苏曜竟然如此决绝,搬出王家后依然不能阻止他的行动。

一时间,众人皆缄默不言,他们都知道苏曜的性子,一旦决定便几乎不可改变。

河东的天要变了。

大将军决心打击世家,哪怕这血溅到自己他也不会动摇。

这铁面无私的近乎有些冷酷无情了,未来怕是要人人自危了呀。

就在这时,突然间有一人打破了这令人牙酸的沉默:

“下官有些想法,不知大将军可否听我一言?”

众人闻言一惊,这声音非常的年轻且陌生,他们纷纷循声望去,只见密室一角的桌案边,站着个清瘦俊朗的弱冠少年。

“郭奉孝?”

荀攸低呼一声,对这个一路沉默的同乡少年突然发声惊讶至极。

要知道,与他荀攸不同,郭嘉乃是苏曜自主征辟。

刚刚加冠便被一纸文书召来了大将军幕府。没人知道大将军是从哪里得知了这个颍川少年的名字的,但毫无疑问,他的破格征辟使得郭嘉一时间与王凌一同,以年少有为之名被世人热议为苏曜麾下的少年双壁。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份热潮渐渐褪去,郭嘉也逐渐的被人遗忘在角落。

原因也很简单,都是少年双壁,但王凌那是什么人?

苏曜起家前追随的亲信,现在更贵为锦衣中郎将,宝马缇骑可谓锋芒毕露。

而郭嘉虽然也算少有才名吧,但入了大将军幕府后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建树,整日里不是俯首文案,就是在酒肆流连,根本没得可比。

谁曾想,这个一直沉默的少年竟然在此刻突然发声,端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郭奉孝,国家大事不可儿戏.”

荀攸出声想要劝阻,生怕这个少年是喝多了酒,脑子一热,搞个大活,把自己坑到里面。

结果,苏曜

最新小说: 瘟疫开局:从汉末开始捡词条 三国一场大梦 隋唐道侠:秦岫风云传 三国一场大梦 重生晚明,我在澳大利亚搞生产 明末挽天倾 萌趣三国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我在地府修长生! 看日月,品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