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傅之珩向白晚凝讲述了他加入同盟会的经过……
原来,傅之珩曾就读于北城陆军讲武堂,里面的一位军事朱教官系同盟会成员。
这位朱教官表面是军事教官,实则是同盟会在北城的重要领导人。
傅之珩受朱教官的影响,在讲武学堂入学第二年就加入了同盟会,因学习成绩优异,受朱教官推荐,加入特别班学习。
后来傅之珩从特别班学习毕业,被分至新军左队。并担任了司务长。同年因参加响应革命的“重九起义”因不幸被流弹击中,故而回家养伤……
其间,军政府派遣的援川军入川南支援反清廷斗争,傅之珩时逢伤势痊愈,又连夜奔赴战场……
接着,在反对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在反对毁弃《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中,傅之珩奉命收集传递了一些敌方布署的军事情报……
但目前同盟会情报网由于出现了内鬼,情报网断裂,迫切需要能干的骨干同志加入……,傅之珩于是向组织举荐了白晚凝……夜色如墨,傅之珩坐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白晚凝听得入神,她可以清晰地想象出那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那日,起义的号角吹响,我们新军左队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阵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我手持长枪,与战友们并肩冲锋。然而,就在我们即将突破敌人防线之际,一颗流弹划破长空,直朝我飞来。我本能地侧身躲避,但那颗流弹仍旧击中了我……”傅之珩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痛楚,但更多的是坚定和骄傲。
月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傅之珩的脸上,他的眼神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轻轻抚摸着桌上的旧照片,那是他与朱教官的合影,背景是庄严的讲武堂。
“在北城陆军讲武堂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为充实和有意义的时光。”傅之珩缓缓开口,声音中满是怀念。“朱教官不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的引路人。他言传身教,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
白晚凝仿佛看到了那个年轻的傅之珩,在朱教官的指导下,认真研读兵法,苦练武艺。讲武堂的夜晚,灯火通明,年轻的学子们怀揣着梦想,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傅之珩的目光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仿佛在回忆那遥远的岁月。“在同盟会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国家的前途,谋划革命的道路。”他的声音变得柔和而深情。
“朱教官,他不仅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召集我们到他的书房,给我们讲述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在他的影响下,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傅之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充满激情的日子。他继续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在特别班学习的那段时光。我们每天早起晚睡,刻苦钻研兵法,苦练武艺。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在朦胧的夜色中,傅之珩的讲述如同涓涓细流,引领着白晚凝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我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收到了朱教官的秘密召唤。”傅之珩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我穿过幽深的小巷,来到朱教官的书房。书房里灯火通明,墙上挂着革命先烈的肖像,桌上摊开着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标记。”
“朱教官站在窗前,背对着我,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傅之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壁垒。“他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对我说:‘之珩,是时候了,你愿意加入我们,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奋斗吗?’”
月色愈发明亮,映照在傅之珩的脸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银辉。他闭上双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那天,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朱教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傅之珩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能感受到那时的激动与坚定。
白晚凝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画面:书房内,两位年轻的男子紧握双手,他们的目光坚定而明亮,仿佛在诉说着对革命的无限憧憬和坚定信念。月光从窗外洒进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墙上革命先烈的肖像交相辉映。
夜色如旧,昏黄的灯光摇曳着历史的温度。傅之珩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他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起义的号角一响,我们新军左队如同猛虎下山,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革命的火焰。我,作为司务长,手持长枪,率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炮火连天,震耳欲聋,但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解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