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起进来看到三人在洗土豆,听到杨老八的问话,他张口就来“因为土豆太小,皮肤太嫩,所以一碰就破皮了。”
杨一沫快被几人笑抽了,跟在后面的杨一山问:“大的土豆也褪皮呀?那要怎么说?”
杨一起一脸不可思议的道:“你这都不知道?小的是太嫩了,那大的当然是太老了呀,老了皮肤会皱,褪皮也正常呀?”
“好吧!这好像有点点道理”
清洗干净土豆后,用筲箕把它们全部捞起来。
杨一山问:“沫沫,你在一旁看着,我来做,八叔烧火。”
好吧,又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杨一沫对着杨一山说:“打一点油放在锅底,油化开后,把土豆全部倒进去炒一下,让它们滚动起来好粘满油。放一点点的盐一起翻滚,盖上锅盖,把柴火全都撤了,留下炭火闷。一会土豆闷熟了,可好吃了。”
两刻钟后,焦黄可口的土豆出锅了。
杨一沫对杨一山说:“大哥,能不能劈些小木棍,比筷子细和筷子一样长,用来戳这些小土豆,到时候就不怕夹不住掉地上了。”
杨一山闻言,立即明白了怎么做。
杨老八也积极的帮忙。
杨一沫用平头刀把木棍周边的棱角削平,再把前端削尖些,戳起烤焦的厚皮会很容易。
杨老九和杨一起看到了,都很有默契的在一旁干起来。人多就是力量,不到一刻钟,一大把削圆的木棍成品,已经摆到木盆里了。
杨一山打清水把它们都清洗了几下,捞出来让水蒸发掉。他用木棍把所有土豆都串完,摆放在两个大海碗里,端去堂屋,让家里的小孩在那边吃。
杨老八边吃,还不忘给两老送去。
杨老九也不例外,或者说老杨家的小孩子都非常懂事,拿到食物的第一次时间,想到的都是自己的阿爹阿娘。
菽的叶子黄了,家里人都去地里摘叶子。
杨一沫雷打不动的戴着那顶棕榈帽,杨一起问:“沫沫,为什么要戴帽子?又没下雨?”
“遮太阳啊,不然晒晕了,被大蛇给吞了,你就没妹妹了。”
杨一起一听会被晒晕,跑回去也拿一顶给自己戴上,还不忘给要去的小朋友科补一下,这下子路上一排蘑菇正在行走。
杨一起跟着杨老三,杨一沫跟着宋袅袅,把摘好的叶子放到背篓里。一会那小腰,都直不起来了。
杨一沫问:“阿娘,为什么要摘这些叶子,让它们自己掉在地上不好吗?”
“摘掉叶子才能让它们全部一起晒到太阳,不摘的话,收的时候,有些成熟了,有些还很嫩,而且叶子晒干了,冬天可以放点粮食煮来吃。不吃的话,可以给牛和驴吃。反正地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宝贝。”
杨一沫看着手里粗糙的豆叶,神情那叫一个复杂。
经过两天的努力,老杨家二十来口人,终于把豆叶给摘完了,站在路边,一株株豆荚被暖风吹动,可爱极了。
杨一沫偷偷种在土坎边上的向日葵,也开满了黄色的花朵。
老杨家打理好这片地后,会闲置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杨家又开始了砍树开荒。第一站选在发现第一棵杨梅树那里,以杨梅树为中心,向四周扩大开发。
遇到长满大树的地方,选择避开,都选择灌木丛开发,土地真的很贫瘠,杂草树丛都清理干净后,挖树根,所幸这些树木,寿命都不是很长,树根不是很难挖。挖出来的泥土,有一半都是石头。
像杨一沫这么大的小孩,就负责往筐里捡石头,石头不大,但架不住它多,累人的很。
后来不管是背石头还是挑石头的,肩膀都受不了,把家里的独轮车给弄上了山,这下子解放了双肩。
杨一沫问杨老三:“阿爹,为什么要选这些地方开荒?还要捡这么多石头?泥土也没有多少?”
“因为,那些大树留着挡风沙,你看到那些被山洪冲刷成路的地方没有?是没是没有泥土?也没有树?如果把树都砍光了,长洪水,这山就没了。”
“我明白了,会造成山体滑坡”
菽成熟了,满地黄黄的豆荚显示出它可以收割了。老杨家准备收割,可自己选择干什么?杨一沫就选择拔植株,跟在她后面的杨一起,负责用杂草绑住豆萁。每把豆萁有碗口粗,这样方便晾晒。
杨一山带着其他的小孩,负责把绑好的菽运到路边,方便独轮车推回家。
杨阿爷,杨阿奶在家把儿子们运回去的菽,一把一把的立起来,像长在地里一样,让太阳将它们暴晒。
老杨家的人干活就跟吃饭一样快,每天家里都得留两人看守,怕雨突来个袭击,毕竟六月的天,小孩的脸嘛。
剩下的日子又开始开荒,杨梅树那片地,差不多向四周相互扩大了两亩左右。
还得继续开荒,但现在不急,还有更急的事,那就是高粱熟了。
大家又去收高粱、小米这些农作物。
看着堆满苍的粮食,家里的大人都高兴的不行。
之前收获的土豆,被留下来做种子。
在老杨家收庄稼期间,小山坡上的玉米成熟了,也不算真正成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