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贤,咱家与你不共戴天!”王振此刻忘记了还压在自己肩头上的战刀。
余贤还没说话,小鼻涕上前就给王振一个耳光,把假牙都打掉了。
“咱家当年跟在太宗皇帝身边的时候,说话做事都恪守本分。可没想到,在宦官之中竟然出了你这么个胆大妄为的畜生!”
“来人,将此贼羁押,待时机成熟交由三法司处置。”余贤没有废话。
身后的人听到后上前将王振捆绑后,卸掉下巴给他灌了一葫芦的药酒,然后合上下巴把人扔在囚车上。
王振被抓捕的同时,紫禁城里面正在发生一件决定大明前途和命运的事,已经得到皇帝确切消息的监国和诸臣将在今日的朝会上,决定接下来如何应对精锐军队全军覆没,皇帝被敌人俘获的局面。
稍有远见的大臣们都随军出征且死在土木堡了,留下来的几乎都是一群中下级官僚,指望他们有建设性发言是不靠谱的。
徐珵稍微强一点,他当着惴惴不安的群臣面前建议逃往南京,并以这些天的星象作为南逃的理论依据。
他或许懂星象,却不懂大明。
在监国郕王犹豫未定之时,于谦挺身而出训斥了徐珵的懦弱,并借此获得支持,主持北京城的防务,负责在此期间对瓦剌的作战。
于谦虽然获得了满朝支撑,也迅速部署调配,将各地的二线部队调入北京充实防御力量,能歇口气的朝臣却是在此期间酝酿一场更大的风暴。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上奏清算王振,将其灭族。说到痛楚竟然在朝上大哭不止,大臣们见此悲从中来也跟着嗷嗷大哭,并争相弹劾和历数王振罪状,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一致要求郕王下令将王振同党和全族处死,众臣群情激愤似有胁迫之意。郕王见状心生退意打算搁置,却不想被群臣逼迫必须当场表态。
在此时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出面呵斥,成功将群臣怒火吸引到自己身上,马顺当着郕王的面被群殴致死,而后又揪出王振党羽毛贵和王长随两人一并打死在大殿中。
打人一时爽,追责火葬场。关键时刻于谦出面将被吓跑的郕王留下,赦免了参与斗殴的群臣。之后群臣在未得到郕王授意的情况下,自行将王振党羽尽数抓捕处死。
清算了王振党羽,于谦不得不在统筹军务之余,考虑如何解决朱祁镇这个麻烦。
由代理兵部尚书于谦和礼部尚书王直两人带头上表劝进,请求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以安民心。
然而大家想不到在这里会看到孙太后,她看着跪了一地的文武大臣捏紧了拳头,被瓦剌抓走的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儿子,是大明的皇帝,已经主宰这天下十四年了,可一朝落难便被这群大臣干脆利落地抛弃,没有一个人想着去把他救回来。
“众卿,皇上北狩而已,迟早归国,本王在此期间监国而已,所请大逆,不允!”
朱祁钰看了一眼孙太后又看了一眼左顺门的方向后冷冷说道。
“王爷,皇上北狩,国中不宁,请您登基以安民心,这臣民才有希望活下去啊!”
“太后,皇上是您的儿子,郕王也是您的儿子,如今只有郕王即位才能挽救这大明江山啊!”
……
群臣的劝进声此起彼伏,朱祁钰却是越来越不安,。
“众卿,我有话说!”
孙太后的声音不高,却将满屋子的哭诉声给平息下来。
“今为大明计,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大明皇帝,诸事郕王与诸位臣工商议即可。但有一事,需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孙太后这话算是将局面稳定下来,带头的于谦和王直也赞同了这个提议。
朱祁钰却很不高兴,因为这个皇位的凶险之处他前两天深有体会,而且孙太后的意思是最后还是要交回她亲儿子这边。
整个过程,不管是大臣还是孙太后,都不考虑自己这个监国王爷的意见。
“臣遵旨。”
形势比人强,孝字大过天,朱祁钰再不高兴也得按照孙太后的话来执行。
正统十四年九月初六日,朱祁钰正式登基,封大侄子朱见深为皇太子,遥尊被瓦剌押着四处叫门的大哥为太上皇。
于谦正式接任兵部尚书,以文官身份取得了战时的军事指挥权。
余贤这边也在备战,目前北斗卫合计一万四千五百人,天枢天璇两部已经潜入北京城待命,瑶光部四处分散打探情报。能出战的就只有未派出的四部加上中枢一共八千五百人,余贤将中枢带在身边,连同其中两部直接与瓦剌骑兵正面作战,而剩余两部四千人携带火炮前往居庸关外合适地点设伏,等也先从那里败退时炮火洗地。
要是不小心炸死了朱祁镇,那也是不小心。不过余贤知道朱祁镇没有那么容易死,要真死在炮火中那也省心了。
从八月十五俘虏朱祁镇到九月底,也先押着他在大同和宣府之间流窜叫门和勒索,除了后宫真的他给送赎金,地方守将压根就不理会,堂堂大明皇帝吃了无数次闭门羹。
将耐心耗尽之后,也先押着朱祁镇于十月一日攻破紫荆关,于十天后兵临北京城下,而此时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