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山间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小动物们便开始活跃起来,穿梭在树林间,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宋清欢从简陋的木屋中走出,伸了个懒腰,深深地吸了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
她走到菜园旁,拿起葫芦瓢,熟练地从木桶中舀出水,轻柔而均匀地浇在翠绿的菜叶上。
水珠在晨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给这片小菜园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浇完菜后,宋清欢并没有立刻离开。
她仔细观察了小溪旁边的地势,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这条小溪从山间蜿蜒而下,水量充沛且清澈。
她决定利用这个天然的资源,开垦出一块田地,看看小溪的水量能否满足灌溉的需要。
说干就干,宋清欢扛起锄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选定的地点。
她双手紧握锄头,用力挥动,锄头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准确地落入土中。
随着锄头的起落,一块块泥土被翻起,散发出新鲜的泥土气息。
就在这时,小风匆匆赶来。
他原本打算找宋思安一起去割茅草,但看到宋清欢在锄地,立刻改变了主意。
他急忙跑回家,扛起自家的锄头,兴冲冲地加入到宋清欢的行列中。
随后,李墨武也带着他的两个弟弟赶来了。
他们看到宋清欢和小风正在锄地,二话不说,纷纷扛起锄头加入其中。
紧接着,温词书也被温玉衡喊了过来。
一时间,这块原本寂静的田地变得热闹非凡。
宋清欢看到这么多人自发地来帮她挖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感到自己肩负着重任,不能让大家的努力白费。
于是,她更加卖力地挥动锄头,带领大家共同开垦这片希望的田地。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没多久就挖出了两分地的面积。
宋清欢停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开始给地垒边、做田埂。
几个男人虽然不会这些细致的活计,但都站在一旁认真学习着。
宋清欢边做边解释自己的想法:“我想利用溪水做一块梯田,明年春天看看能不能种点稻谷。”
听到稻谷两个字,几个纯正的北方人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宋清欢看着几只呆头鹅,笑着解释道:“稻谷就是大米!如果大米能种成,我还想种小麦。”
听到这里,几个人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他们虽然生活在北方,但对大米和小麦并不陌生。
这两种作物都是他们的主食之一,如果能够在这里种植成功,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灾荒什么的,压根就没必要害怕。
然而,兴奋之余,他们也不禁担忧起来。
没有足够的水源,怎么种稻谷和小麦呢?
就靠这点溪水,能成吗?
不过,当他们看到宋清欢坚定的眼神时,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了不少。
他们觉得有宋清欢在,这件事说不定真的能做成。
于是,大家更加卖力地堆砌着田埂,希望为这片田地创造更好的种植条件。
两分地紧邻小溪,宋清欢在小溪旁挖了个口子,引导溪流分出一部分水到地里。
她守在地头,仔细观察着水流的情况和田地的变化。
一上午过去了,两分地终于蓄满了水。
令人惊喜的是,小溪的水流并没有因为分流而减少半分。
宋清欢欣喜若狂,她知道自己的尝试成功了!
她迅速把田口堵上,确保小溪继续向下流淌,不影响下游的水域生态。
接下来的一天里,宋清欢一有空就来看这两分水田,密切观察这块田地的情况。
她希望这块被改造成的水田能够为她和村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和希望。
水田的改造工作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宋思安和他的两个弟弟也满载而归,背负着沉甸甸的茅草。
这些茅草将用来编成茅草席子,放在屋顶上为他们遮风挡雨。
午饭依旧吃的稀饭就咸菜,宋清欢想着这样的饭菜油水少,人快饿,不知道有没有肥胖的野猪,猎一头来弄点猪板油。
吃过午饭,宋清欢娴熟地运用竹篾,将茅草巧妙地捆成一把把,每一把都显得那么整齐而有序。
随后,她利用竹片,将这些茅草牢牢地固定住,就成了一张张茅草席子。
一张一张的草席子做好了,需要些藤蔓,想起吹吹说的结实藤蔓,宋清欢带着人爬到山顶去割了回来。
这些藤蔓坚韧而有力,正是用来捆绑茅草的绝佳选择。
在宋清欢的巧手下,藤蔓将茅草和竹片紧紧地绑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坚固的屏障。
这一幕吸引了温家李家陈家人的围观。
他们纷纷向宋清欢请教,学习做茅草房顶的技能。
温书瑜站在人群中,目不转睛地看着宋清欢熟练的动作,心中充满了敬佩。
“清欢姐,你的手真是太巧了,”温书瑜由衷地赞叹道,“跟你比起来,我们以前那些年的饭真是白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