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变得好过,还是照样的饿肚子,地里挣不出粮食,只有进城讨饭看看能不能要口吃的。
亲眼所见,比书本上的文字还要来得让人震撼。
到了冬天,连树叶都会掉光,老百姓的日子怕是更难过了。
部队从现在开始管控家属区,不让陌生人进出,也是人多了怕出问题。
人饿狠了的时候,什么都干得出来。
苏昭昭想起书上说的修建家属大院的事,是哪一年来着?
等家属大院修建好,家属们居住的房子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分散。
安全性也得得到很好的保障。
顾想顾想一进家便把衣兜里的东西往外掏。
花生、玉米、大豆,一样一点儿,放在桌上两小把。
顾衡看了一眼,“你们这是掏了田鼠窝了?”
顾念眨眨眼,“爸爸,你怎么知道?”
“猜的。”他小时候也掏田鼠窝,他能不知道吗。
顾念:“我哥找到的,好大一个洞,里面存了好些粮食,咱们见者有份,一人分了一把。”
苏昭昭说他俩,“明天放了学就别去来,咱家的红薯该收了,回来挖红薯。”
兄妹俩点头,跑出去洗手。
“妈妈,今晚吃什么?”顾想问。
“玉米面烙饼再炒一盘红薯叶行不行?”
“行!少弄点儿,晚上吃个半饱就行了。”
“这个你就别操心了。”苏昭昭进了厨房。
第二天兄妹俩下了课便回了家,拿起锄头挖红薯,顾想挖,顾念便蹲在地上扒红薯上的泥,等苏昭昭和顾衡回来的时候,地上已经堆了一堆。
“咱们家种的这点地,得收一千斤的红薯吧。”
“差不多吧。”顾衡点头,挽起袖子接过顾想手里的锄头。
晚上一家人吃的就是红薯,没做别的饭,红薯蒸熟后,抱着啃。
“妈妈,咱们家的红薯藤还要吗?”顾念吃了一口红薯后问道。
家里的红薯都挖出来了,红薯藤在院子里堆了一大堆。
苏昭昭原本是打算让顾衡拿给部队炊事班的,炊事班还养着猪和羊这些家畜,这些老得嚼不动的红薯藤刚好能拿去养家畜。
听到顾念这么问,她便道:“你有其他的想法吗?”
顾念点头,“我可以送点儿给我同学吗?她家里特别的困难,家里都没吃的了。”
“你同学是附近生产队的孩子?”
顾念点头,“她已经没上学了,我和哥哥昨天遇到她,她带着她妹妹在山上找野菜,她好瘦啊,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苏昭昭心下一叹,“可以的,你拿去给她吧,都给她都行,家里的红薯藤,你们自己安排。”
家里有半筐细小的红薯,苏昭昭嫌里面筋须多,便挑选出来放在一边,想了想又道:“家里还有半筐小红薯,分配的权利也给你们了。”
兄妹俩对视一眼,……这个就不用了吧。
兄妹俩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大方的能力有限,但也没拒绝。
苏昭昭心情不是很好,一想到后面还有两年,就想这日子赶紧过去。
家属区里家家种的红薯都丰收了,整个家属区都是蒸红薯的香味儿。
王春花家收了两千斤的红薯,她跑过来问苏昭昭打算怎么处理这些红薯。
“……就这么放着肯定是不行的,家里又没地窖,放久了要烂的。”
“做成红薯粉怎么样?”家里的红薯粉早没了,现在买也买不到。
“那多浪费啊!”王春花觉得不成,红薯粉只要里面的淀粉,剩下的红薯渣吃不完就浪费了。
“还是做成红薯面吧,蒸馒头做红薯面条都成,还能放很久。”
苏昭昭想了想点头,好吃也没有吃饱肚子更有用,“那我也都做成红薯面。”
想要把家里的红薯都做成红薯面,需要花费一番力气。
第一便是先是把红薯清洗干净。
然后切成片晒干,晒干了,再把它们都磨成粉状。
苏昭昭带着孩子忙活了好几天,等红薯片都晒干了,又借了石磨,把它们都磨成了粉。
磨成粉的第二天苏昭昭就尝试着用红薯面蒸了馒头。
“太黏牙了。”
不止粘牙还甜。
“你放点儿玉米粉这些进去就没这么粘牙了。”王春花提议。
苏昭昭加了白面粉,果然好了很多,加入面粉揉了切成面条也还不错。
苏昭昭没管家里的红薯藤和半筐小红薯,后面陆陆续续几天,先是红薯藤没了,再然后小红薯一点一点的减少,直到一个都不剩。
兄妹俩像是完成了什么大业一样,连着高兴了好几天。
直到这天,两人一前一后跑了回来。
“妈!妈!”
“怎么了?怎么了?”苏昭昭沾着一手的面粉从厨房走了出来。
顾念指着外面,“路口来了两个人。”
“来了两个人又怎么了,把你俩急成这样。”
最近来部队探亲的人多了,几乎都是老家那边过来的,老家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想办法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