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停了10年的高考终于宣布恢复了,这一天,到处都是欢呼雀跃的声音。
通知下来没两天,姜清就收到了两份高考所需的课本。
一份是严松寄来的,另一份是韩超寄来的。
这些年,每逢年节,严松都会给姜清寄一些东西,有时候是穿的布料什么的,有时候是粮票之类的补贴,姜清也会寄一些回礼过去,总之,双方都没断了联系。
而韩超早在前两年风声渐渐变好时,就被以旧伤复发为由,从劳改农场转到一处疗养区,在那里,算是有一定的自由,关键不用再劳作了,可以好好休养。
当时韩超还担心姜清一个人留下,不想走的,被姜清好说歹说给劝住了。
她自己深知以后高考会恢复,只要参加高考,她就一定能考上,然后离开村子,但韩超不一样,能早点离开就早点离开,毕竟他在那劳改农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前段时间,韩超发来电报,说他已经回到京市,以前家里的房子也被送还,而且为了弥补他这些年受的苦,政策上是可以让子女回来照顾他的,他第一时间就想把姜清接回去。
但姜清觉得要不了多久,就要恢复高考了,她想参加完高考后在离开,这样更好些。
韩超尊重她的选择,不过经常给她寄钱和票,生怕她过得不好。
等到11月份,姜清跟村里的知青们一块去省城参加高考,考试的难度确实很简单,而且她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止学习,所以考试很顺利,她每次都是提前交卷。
等考完最后一场,姜清回到村子,跟村里人告别,除了一些私人用品带走,其他的东西都交给村长,让他分给村子其他生活贫困的人。
村里的人当然很不舍了,纷纷送了一些土特产给她送别。
时隔五年,姜清重新坐上火车,回到阔别已久的京都。
这次,一下火车,就能看到韩超坐着分配给他的车,过来接他。
“青梅!”
韩超看到亭亭玉立的女儿,赶紧上前,从她手中接过行李,带她上车。
“.......房间都给你收拾好了,到时候你看还缺什么,就跟爸说......你严叔叔还总念叨你呢,这些年他这么照顾我们,要上门拜访一下的.......建军前几年去当兵了,估计也很快会回来重新安排工作,到时候你们可以好好聚一聚.......”
韩超一直不停的跟闺女说话,想到什么说什么,从他激动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很想闺女。
姜清一直含笑听着,时不时的附和几句,父女两个很快就重新回到以前的相处模式,就像没分开过一样。
韩超不想给闺女压力,所以没有问一句关于高考的事情,在他看来,不管闺女考没考上,他都会给闺女安排好以后的生活,肯定不会再让闺女受苦的。
回到家后,姜清看着跟记忆中没有太大区别的家,一时间也不由得感慨一下,物是人非。
不过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他们父女俩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回家后的第二天,韩超就带着姜清去隔壁拜访严松,很是感激了一番。
经过这些年的事情,两家人的关系更好了,以后肯定也会守望相助。
韩超现在已经重新回到部队,不管是官职还是待遇都比以前提高不少,他每天工作还是很忙的,特别是年前这段时间。
姜清每天都很闲,就跑去打听宋家一家人如今过得怎么样。
提着一些礼物,去拜访了一圈药厂以前的家属院,虽然有很多新面孔,但还是有些老人认出了姜清,一看到她,自然而然就会说到宋家。
原来当年报警后,警察一直也没查出是谁做的,慢慢的变成了一桩悬案,而宋家人的东西当然也都没有找回来。
没办法,宋成只能先去厂里预支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些必备的生活用品,不然,真的要睡地板,没米下锅了。
没多久,祸不单行,街道办通知,所有无业青年全部都要强制安排下乡。
宋家的大儿子在家里闹得都要把屋顶给掀翻了,刚开始,宋成还打蒋丽云的主意,想让她提前退休,把工作给宋家大儿子接班,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人去下乡了。
但蒋丽云怎么可能会因为宋成的几句甜言蜜语就放弃了铁饭碗,别看她以前那么听宋成的,那是因为没有危害到她自身利益。
她又不蠢,要是真没了工作,说不定她在宋家的日子比韩青梅当年的生活还不如,而且她连自己的亲闺女都能舍弃,更何况是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继子。
眼看忽悠不了蒋丽云,宋成没办法,只能拿出强硬态度,把宋婷婷的工作拿去换了一个男的能做的工作,让宋家大儿子成功留了下来。
但宋婷婷也闹啊,她可不想去农村当村姑,。
最后,或许是缘分吧,宋成和蒋丽云又找到了前世韩青梅嫁的那个高管,这次,他们也想让宋婷婷嫁过去。
宋婷婷虽然不是很情愿,但为了留在京都,过上好日子,最终,她还是答应了。
但宋婷婷不像原主,这次,她嫁人,彩礼一分都没给宋家留,全带走了,而且婚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