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咱们家言礼合该把精力放在读书上,现在说亲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庄氏心里有些着急,二儿子明年春就要去京城春闱,现在说亲难免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牛夫人端了杯茶润了润唇,眼睛不善的向儿媳妇扫过去。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人们还没把事情定下来,孩子不必那么早知道,明书丫头看着不大,再等等也无妨。”
在一起住了十几年,自家的儿媳妇的脾性她还能不知道?!
这是有些看不上明书丫头呢。
牛夫人心里叹了一口气,也不想再多说话了。
“你们下去吧,我有些乏了,要小睡一会儿。”
庄氏伺候婆婆躺下这才退出去。
“咱家言礼怎么说也是个秀才了,等来年考完春闱说不定就成了举人,配一个乡下丫头怎么看都觉着憋屈。”
庄氏甩了甩手里的手帕,心里的气不打一处出来。
旁边的嬷嬷见状连忙宽慰。
“夫人,您先别着急,老夫人只是随口一说,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老爷还指着家里的几个哥儿中进士呢,断不会把亲事往低了说。”
“就是,咱家言礼这么优秀,怎么着也得配一个大家闺秀,还得有个厉害的岳家相助才对,明书那丫头我看着也挺喜欢的,但要做我儿媳妇那不行,我第一个反对。”
庄氏皱着眉头拧了拧手里的帕子,“咱们赶紧回去,要是咱家老爷回来就让他到我院里来,我要把这件事情给他说道说道。”
旁边的嬷嬷应下,两人这才回了院子等。
当天晚上,牛夫人和牛县令用过晚饭后回屋话家常时便提起了这件事。
牛县令笑眯眯的看着自家夫人。
“夫人,你的眼光是一如既往地好,明书确实是个好姑娘,但咱家的小子不太够格呀~”
牛县令端了一杯茶漱了漱口。
“哎你这个混不吝的,你怎么这么贬低咱家哥儿,现在年纪还小了点儿,等再过几年肯定能中榜眼探花。”
牛县令大笑了几声。
自家孩子什么水平他心里还是有点数儿的。
“等孩子考中再说不迟,不过明书丫头你就不用想了。”
“为什么?我怎么就不能想了?那孩子应该还没及笄吧,要不咱们早点下手……”
牛县令还是摇了摇头,“你忘了上次明书丫头是和谁一起过来的了?”
牛夫人想了想,那不是祁大人嘛。
“难道说……”
两口子四目相对,牛夫人逐渐回过味儿来了,这根本不用再说什么了。
牛夫人反应再迟钝也知道老头子为什么说自家孙子不够格了。
和那位祁大人比确实是不够格呀,而且还差了远了。
见自家夫人懂了,他也不再唠叨。
“差点忘了一点事,早先祁大人提过两次明书的舅舅,正好和咱家言礼在同一家书院,都是来年要春闱的秀才,你给咱家言礼打点的时候也一起张罗着办了吧,怎么着也是个人情,后面托人家办事的时候也好开口。”
“好,我记下了。”
牛夫人知道周明书不能做自家孙儿媳后,神情便有些恹恹的。
“唉,好几年没见过这么顺眼的丫头了,真是可惜。”
“哎呦老婆子,有什么好可惜的,做不成孙儿媳,还可以做兄妹呀,不过这件事还是以后再说吧,累了一天了,咱们早些歇息。”
-
趁矿场休沐,老周家一家人将周明志的亲事儿给定了下来。
俩孩子的年龄正合适,什么时候成亲都行。
但今年家里已经有姑娘成亲了。
按照大梁的习俗,这第二茬婚事应该适当延后至隔年再办。
所以他们便请人算了黄道吉日,选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时间。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这个时候成亲正当好,这日子便这么定了下来。
老周家手里有存钱,便多花了几两银子置办聘礼。
牛车驴车装的满满当当的,有肉有酒,有鸡有鱼……实力那是没的说。
他们这一来,老徐家都觉着自家很有面子。
也正是他们这一来,那些想要嫁进老周家的姑娘们,也停了那些不着边际的心思。
以后,她们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好姐妹变成了未来的嫂子,周明棋和周明书也没什么好拘谨的,家里好用的香膏肥皂都包了一份送来当做礼物。
双方家长洽谈到正午,老周家便驾着车回去了。
现在还不到留人家家里用饭的时候。
坐在车上的周老太太开心的拍了拍周明志的肩膀。
“这要紧的事儿全部办完了,就等来年娶新娘子了。”
她随便调侃了一句,周明志的脸便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儿。
“奶奶,你别说了……”
他这边一咕哝,旁边人都笑开了。
周明志这么扭捏的样子还是第一次见。
-
盛夏时节,山上村里都有很多鲜花竞相开放。
当然,也有很多果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