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其他类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1 / 3)

没办法,小小年纪的李商隐就帮人抄书、舂米,挣点钱贴补家用。可即便生活这么苦,他还特别爱学习,5岁就能诵读诗文,7岁就会舞文弄墨。

16岁时李商隐一家搬到洛阳,在这里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令狐楚。令狐楚出身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不仅在官场颇具地位,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尤其擅长骈文。

当他读到李商隐的诗文时,不禁为其才华所倾倒,立刻将李商隐接入府中,让他成为儿子们的伴读,并亲自教导他。

在令狐楚的悉心栽培下,李商隐的学术能力突飞猛进,还学会了起草章奏。为表感激,李商隐写下《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表达自己对令狐楚的感恩之情。

然而科考之路对李商隐而言却充满波折。在令狐府的几年里,他参加了4次科考,每次都落榜。当时科考并非只靠才华,其中门道复杂,王维中状元便与玉真公主的推荐有关,所以李商隐虽有才华却一直考不上。

直到李商隐二十五岁第五次参加科考时,因考官中有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好友,他才终于考上进士。可刚考上进士,令狐楚就病危去世了。

令狐楚临死前还让李商隐给自己写奏表和墓志铭,可见对他多看重。令狐楚的离世让李商隐失去了重要的依靠。

唐朝规矩,中了进士还得参加吏部关试才能当官,李商隐光顾着回家报喜,错过了考试,令狐楚又没来得及给他安排官职,他这仕途一下子就断了。

后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上李商隐的才华,邀请他当幕僚,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这本是喜事,却让李商隐陷入了唐朝最激烈的政治漩涡——牛李党争。

令狐楚属牛党核心,王茂元为李党重要人物,李商隐夹在两党之间腹背受敌。他的这一选择被牛党视为忘恩负义,从此遭受双方排挤。师徒从此一蹶不振,生活困苦不堪。

李商隐一生仕途失意,却在诗文创作上登峰造极。他的诗用典精巧,意境朦胧,情感细腻。

爱情始终是他倾诉着缠绵悱恻的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与爱人的离别之苦与坚贞不渝的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历史兴衰有着深刻洞察,借古讽今,又满是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他的七言律诗独步晚唐,自成一格,被后代称为西昆体。

在爱情方面,李商隐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尽管因仕途奔波两人常常聚少离多,但感情却愈发深厚。

李商隐在巴蜀任职时曾写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以真挚情感穿越千年时光,触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然而命运的折磨并未停止,公元851年,妻子王氏病逝的噩耗传来,让李商隐的世界瞬间崩塌。

从此他的心也随妻子离去,无心追求仕途,仕途失意,爱情破灭,让李商隐的人生充满痛苦与无奈。

但也正是这些人生经历成就了他诗歌的独特魅力,他的诗作如《锦瑟》等最晦涩难懂,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与丰富情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宛如他一生的写照,充满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还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借景抒情,道尽他对人生、对晚唐局势的无奈与叹息。

公元858年,历经一生坎坷磨难,身心俱疲的李商隐在郑州病故,年仅45岁。他这一辈子就像一场悲剧,但他留下的诗却成了瑰宝,让后人一直品味他的才华和他无奈的人生。

【从乞丐到封侯拜相,草根逆袭天花板,唐朝首位因为军工而封侯的诗人#历史#小知识#唐朝】

他是唐朝的守卫将领,也是一位因军功而获得丰厚回报的诗人。

他前半生穷困潦倒,却在晚年因安史之乱平步青云,成为一位功勋卓着的将领。他与李白曾是至交好友,但后来却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然而,他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却成为了无数人的座右铭。

他就是草根逆袭的天花板——高适。在唐朝无数诗人中,只有高适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不一样的成功方式: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公元704年,高适出生于渤海的名门之后。他的爷爷高侃是唐高宗时期的大将,战功赫赫,官至正三品,彼时高家荣耀之极。

然而,从高适父亲这一代起,家道开始衰落,到了高适这一辈,他已沦为生活落魄的普通人。

年少的高适心怀壮志,20岁时就满怀憧憬奔赴长安,试图通过拜谒权贵、奉上文章来获得仕途的入场券。

那时的他学识渊博,枪法精妙,尽显少年意气。但在那个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高适四处碰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便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无奈之下,穷困的高适回到老家宋城,拿起锄头过上了躬耕于野的隐居生活。“种瓜漆园里,凿井部门边”,看似平静的

最新小说: 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明暗交织[先婚后爱] 替姐姐嫁入宅门的第四年 作死炮灰也能变万人迷吗[快穿] 给清冷世子下药后翻车了 难渡 大小姐倾慕法则 被豪门读心后,我怎么成万人迷了? 炽夜[先婚后爱] 每天都会看到前夫在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