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暂时在这里住下。
随之而来的大军到了天竺之后,由王孝杰照顾。
吐蕃老人茹来杰颇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他一进屋内便自得其乐地煮着奶茶,吃着糌粑。
这位老人家好似有吃不完的糌粑与奶茶,不论到了哪里他都不会委屈自己。
好在这间土屋外种着不少鲜,不然屋内的味道也不会太好闻。
茹来杰见到裴行俭不愿意吃天竺人的饭食,又见陶锅内的奶茶煮好了,茹来杰倒出一碗,看裴行俭在屋内来回走着,有点焦急不安,在等着薛将军的回来。
薛仁贵与王玄策多半有很多话语要讲,因要一起对付继续南下的大食人。茹来杰递上一碗奶茶,又道:“裴将军喝碗奶茶如何?”
裴行俭这才停下脚步,接过这碗热乎的奶茶,就着一张饼吃着。
再看慕容顺,他倒是不挑食,吃着天竺人的豆泥与稻米饭。
三人简单地对付了一顿,茹来杰解释道:“其实整个天竺已是王将军说了算的,裴将军不用担忧。”
裴行俭咽下一口奶茶,迟疑道:“当真?”
茹来杰抚着白的胡须点头,道:“当年我在吐蕃都准备好去死了,是王将军将我带来了天竺,他说我这样的人要是就这般死在吐蕃的雪山上,太可惜了。”
“王将军与天竺女王的孩子已成了新的天竺王,还有唐军在,其余三大天竺王只能成为附庸,呵呵……其余的几个天竺国都是个胆小怕事的。”
茹来杰说起了当年的缘由。
去年,王玄策带着天竺女王一家人回到了天竺,天竺的臣民迎接了他们的新天竺王,并且这位新天竺王是说关中话的。
而王玄策回到曲女城时候,崇文馆的刘弘业已在天竺经营多年了。
等王玄策与天竺女王回来,刘弘业已为王玄策备足了粮草,人口与牲口。
6=9+
王玄策重回曲女城休整了一番之后,就召见了其余几个天竺王,并且将这几个天竺王客客气气地收入曲女城中,将他们照顾了起来,应该是软禁更合适一些。
听到这里,裴行俭带着怀疑的神色询问道:“王将军真的没有将刀放在那几个天竺王的脖子上?”
茹来杰笑着道:“他们都是真心实意地将王权交给王将军的,如今曲女城的天竺王是唐人血脉,既然是唐人血脉的天竺王,一统天竺也还是应该的。”
慕容顺嘴里还嚼着米饭道:“王玄策本就是天竺王的父亲,天竺女王说天竺臣民都是天可汗的子民,也就不分东天竺还是南北天竺了。”
茹来杰继续讲述着,之后的一年,王玄策一直在招兵买马,如今天竺有兵马十余万,苦役二十余口,并且刘弘业在天竺各地开垦田地,修建驿道,将后方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
外面的天色已入夜,听茹来杰说完了天竺的近况,裴行俭走在这座王城中。
夜色的王城内实行宵禁,只有唐人将士能够在这里走动。
刘弘业从王宫内走出来就撞见了等在这里的裴行俭,行礼道:“裴将军?”
“正是,当面是……”
“在下天竺崇文馆的主事刘弘业。”
刘弘业是长安关中人士,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的模样,显得很老成,只是在天竺久了,依旧没有改变他的为人仪态。
说来也是,只有唐人改变别人的,没有别的地方的人能够改变唐人。
先前裴行俭就听说了刘弘业的事迹,吐蕃老人茹来杰将他说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王玄策在天竺有如此成就,并且能够要挟天竺诸王,与刘弘业有很大的关系。
茹来杰说刘弘业是中原出身的谋士,应该算是一个天生的谋士,不论是手段还是治理才能都十分了得。
茹来杰只可惜他的吐蕃孩子中,没有这样的能人。
裴行俭心中明白,其实刘弘业是刘洎的儿子。
大家都在异乡,其实都不容易,裴行俭不知刘弘业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拍着他的后背道:“这些年有劳你了。”
刘弘业低着头道:“我要回去了。”
裴行俭道:“恐怕天竺人会舍不得吧。”
刘弘业解释道:“关中送来的家书,我的家书从相隔万里之外的长安送来,途经西域与吐蕃,再过泥婆罗送到天竺,这种事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好在现在吐蕃有了都护府与崇文馆。”
“你知道吗?”刘弘业的神色上带着骄傲,他仰头道:“如今天竺与吐蕃都护府之间竟然能够有文书往来了,我们天竺的文书能够在吐蕃都护府有了批复,甚至可以送去关中,这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之事。”
刘弘业是个谋士,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文臣,是呀……他的出身就是文臣,在贞观年间刘洎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文人。
裴行俭道:“听说这里的几大天竺王也是你派人绑来的?”
“其实要办成这件事很简单,我只是以天竺王的名义给各地的天竺王送去旨意,再让王玄策带着大军出去转一转,各地的天竺还以为王玄策要攻打他们,就纷纷前来投效了。”
“真是投效吗?”裴行俭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