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去给你讨个公道!”
“对!哪能如此欺负人,还讲不讲点道义!”
百姓们七嘴八舌义愤填膺的急田卜私人之仇,让田卜感觉有万众为助,心中一热。田卜也知道,不是百姓们想帮自己出头,是巨鹿军施医给药,百姓们得了帮助,拿人手软,故想回报一二。
田卜自感自己不过号了号脉,给了些许药材,这些许之恩,得来了百姓们的涌泉相报,感慨之余,田卜干劲十足,继续投入诊治中了。
在田卜面前,是长长的见不到尽头的求医队伍,漫长的队伍有逐渐加长的趋势。
除本部以外,巨鹿军仍有其他医者奔走于乡间,这些医者人数不多,他们除了要治病救人以外,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医疗支援的宣传效果极好,一个军医到了某处村落,看了三五个病人,给个七八个药丸,然后军医就走了,军医走后,村民们背感巨鹿军仁义,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附近村落的百姓都知道有一伙儿“巨鹿军”路过此地,巨鹿军派了军医接济乡里,施医给药一分钱不收。
日后,当战况紧急兵员不足之时,募兵官们不得不到乡间征兵时,百姓们一听是巨鹿军来的人,又想到巨鹿军之前施医给药的义举,为报恩情,估计有不少百姓会当场把自家男丁送来投军。
军医越发重要了,重要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医疗援助是唯一能援助出去唯一能达成大规模政治宣传的东西。
民生所需,衣食住行,相比药材,百姓们更需要的是衣物食物住所等等,给百姓们发了药,百姓们会感恩戴德,要是给百姓们发了钱粮房子,百姓们直接死心塌地。问题是,衣物食物住所这些东西,好归好,可太贵了,给不起。与之相比,药材和医疗援助足够便宜,因为足够便宜,成本低,所以能遍施恩泽,能遍施恩泽,这也恰是政治宣传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政治宣传当然是能越遍及越好。政治宣传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官府派人把某贫寒人家接济到官府,好吃好喝供着,然后,效果呢?效果是,当地官府的这桩义举会成为乡间流传的美谈,百姓们会津津乐道。可此中有一个问题,官府就干了这一件好事,亲眼见到的人不多,知晓实情的也不多,道听途说听了二道信息的人也不多。
官府接济了一贫寒人家,同村之人亲眼见了,信了十成,然后,这些同村之人再跟临村的亲戚朋友再一说,于临村之人而言,话出亲友之口,又是临近地方发生的,可信程度依然很高。
等消息继续再传,临村之人再把信息传远,得到的信息再传三手四手,传着传着,成了“我大姑他二舅子家三姨夫村里,官府怎样怎样怎样……”,看,如此说辞,说服力怎么能够了。
再加上,消息传递过程当中,信息会逐步失真,信息会丢失,会错乱。
消息传出的第一手的时候,亲历者亲眼见到了经过,把每一个细节都能描述的清清楚楚,令人很信服。
随着消息继续往下传,细节越来越模湖,越来越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这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道听途说的事。消息传到半途,消息模湖到只剩了个大概,传到这里,消息只剩下“官府接济了一户穷人家”这个大概信息。有想象力丰富的家伙顺势就脑补了一下,脑补成,官府看上穷人家的女儿了,当官的仁义,把一家老小都接去享福去了。
这还算好的,消息传到最后,甚至能完全扭曲本来的意思,消息会变成什么“官府弄的一贫寒人家家破人亡”,“官府把一家人全抓走了”,“官府不让穷,谁穷抓谁”。
到此时,官府做的好事还能带来一点正面的宣传吗?不能,不仅不能,还有反效果。
还有另一种宣传方法,重视遍及程度,绝不做零星的面子工程,就如巨鹿军这样。巨鹿军的医疗支援遍及度很高,行军途中,巨鹿军医者可以说是逢村则入,村村不落,这样,一路过来,千村万户都亲眼看见了巨鹿军的仁义之举。
花重金打造的一两个面子工程,按信息流传模式,这两个重金打造的面子工程所能产生的舆论影响只能影响一两处而已。
而巨鹿军遍地开花的支援方式会使得乡间四野遍地都是舆论传播点,巨鹿军医官每到达的一个村子,每诊治过的病人,每给出的一颗药丸,都是原生的信息传播原点,巨鹿军到达过一千个村子,一千个村子都是信息原点,巨鹿军看过一万个病人,就有一万个信息原点,给出过十万个药丸,就有十万个信息原点。
相比其他支援医疗援助还有一项优势,俗话说,救穷不如救急,如果支援百姓们粮食衣物这些东西,百姓们虽不富裕,可家里多少还有些吃食和衣服,不至十万火急。
医疗支援就不一样了,家里粮食紧巴巴的,这是缓急,家里有人得了病,这是十万火急,医疗援助,就是解百姓们十万火急,救百姓于急难之间,百姓们必然会恩感五内。
援助跟援助也是不同的,并不是花钱越多的援助效果越好,有时,援助百姓一满袋子粮食,不如在百姓生病时给予救治能收获更多的感激。逻辑很奇怪,但是很对。
李孟羲所部,行军途中,大队人马行进于大道,同时,另有离散在外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