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其他类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九百零四章 改进型粉碎机

第九百零四章 改进型粉碎机(2 / 7)

立下令开始测试。

第一轮,往粉碎机中放泡了半天的豆子,取豆子五斤,淋干了水,将豆子投入粉碎机之中,粉碎机在水车的带动之下,呜呜转的飞快。

漫长时间过去,当一个时辰后,当日晷恰过了一个时辰的刻度,粉碎停止。

第一轮测试结束了。

到记录粉碎程度的时候,李孟羲又感觉棘手。

粉碎程度这玩意儿,怎么测量?颗粒稍微碎那么一点完整了那么一点,怎么比较的出来?

拿尺子量?就是拿尺子量也根本没法量,就算拿放大镜,同样没办法。

李孟羲穷尽回忆,他回忆学生时代所有那些理化生实验,回忆了一通他也没有想到方法,因为在学生时代的所有试验中,根本就没教测量粉碎程度的方法。

李孟羲不得已求助于众人,他没想到,这个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匠人们随口就给出了答桉。

匠人说的是,拿斗装一满斗,然后称一下,哪一斗沉,哪一斗就碎乎。

哎卧槽,粉碎程度高低,跟重量是怎么扯上关系的。

深入一想,李孟羲意识到这个方法的高明。

不是重量,是密度。

就比如,瓶子里本只能装十个小石子,但是,把小石子打碎,整瓶就可以装的下十五个石子了,要是打的更碎,把石子打成沙子,那一瓶可以装下十八个石子。

高明。

粉碎度越高,在容器里,容纳越多,重量也就越重。

以此方法,可以判断出粉碎程度高低。

李孟羲真是被匠人们上了一课。

匠人们肯定是平日里有充足的使用升斗的经验,肯定是平日里一升麦磨成粉之后装不满一升,肯定是麦粉装满一升后肯定比麦更重,于匠人们而言,磨碎的东西装起来了少,但称着重,这肯定是平常再平常的现象,因此,生活经验丰富的匠人们才能一口道出判断黄豆粉碎程度的方法。

李孟羲当场下发了三百斤粮食的军票以奖励那个提出方法的匠人,匠人接过军票,满脸笑意。旁边人眼见于此,只后悔没有早点开口。

每一次钱粮赏赐,都是对智慧的激励,每一次激励都将使得众人更愿意思考问题。

这次也是一样,这几个匠人收到激励,下回肯定会更加踊跃的参与到解决问题当中。

李孟羲开始测量黄豆的粉碎程度】了,科学实验中,有一个放大法,就是,把试验现象放大以便于观察。

用在此时,李孟羲决定弄一个细长的容器来进行测量。

更细长的容器,一毫升的容量,其刻度有一截那么长,而粗大的容器,一毫升的刻度就短短的指甲盖那么一格,这就使得,两种容器的精度完全不一样。

李孟羲快马回城,勒令木匠们以最快速度制作一个木筒,要求,木筒鸡蛋粗细,长五尺,要求上下一般粗细,内里光滑不可藏水。

制作木筒并不难,可李孟羲要的太紧,要不是现在匠营人手充足原料充沛,还真没办法快速完成任务。

李孟羲带着木筒匆匆回赶,重回到河道边,他用豆渣将竹筒整个装满,然后用力的摇晃一阵,再把豆渣全部倒出。

这一步,是为了减小误差。

因为一个新的木筒第一次用是没有水和豆渣残留的,第一次称量,没有残留物的影响,后边的每一次称量,都势必受到残留物影响,所以,正式的测量,其实应该从第二次开始。

用豆渣将木筒整个装满,然后用力摇晃,以使豆芽尽可能均匀沉降。

等豆渣沉下去一截,再次加满,然后再用力摇晃,直到再不会沉下去之时,将木筒封口,称量,记录重量。

这是第一个重量。

隔日,到第二日,取来泡了一天一夜的黄豆五斤,把粉碎机当中的刀片换成新刀片,等着日头恰到辰时四刻之时,开始发动粉碎机工作。

到粉碎时间恰够一个时辰之时,停下,收集豆渣,木筒装满,称量,又一个重量。

相比前日,重量大概多了四钱多重。

第三日,黄豆已泡了两天两夜了,换第三批新刀片,还是等到辰时四刻开始,到己时结束。

豆渣装筒称量,豆渣装满一筒,一称又重了两钱。

根据,越碎装的越多,装的越多越重,越重粉碎程度越高,根据这个已知道理,成功测得,黄豆的确是泡的越软越容易打碎,这跟事先猜测一样。

不过,之前只是猜测,而现在成功用数据验证了的确是如此。

按理论来讲,黄豆越泡越容易粉碎,可泡两天的黄豆已经有味道了。

所以,考虑到现实情况,黄豆泡一天一夜也就够了。

在粉碎机工作的整个系统中,黄豆变量下属的黄豆浸泡时间变量,已测得。

——

于后,变量——水。

到底是加水的时候,粉碎效率更快,还是不加水的时候效率更快,如果是加水效率更快,那么加多少水时,多少豆加多少水效率最快。

还是同一个水车,还是同样锋利度的刀片,用浸泡时间相同的黄豆,第一次,不加水,粉碎两个时辰,取黄豆渣装满一筒,称量重量。

最新小说: 水浒:吕布坐梁山 重生成了财阀千金,摆烂怎么了 夜钓遇黄皮子讨封,说她像兽耳娘 虫族之我在虫族当真白月光 那个丧心病狂的反派不会是我吧 鬼压床圣体!开局扣贞子肚脐眼! 半世浮华 元薇的快穿之旅 玄学真千金下山,高冷军官后悔了 重生之老而为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