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第八百五十三章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
说到当时,过了洛阳北关,入洛阳腹地,刘备张飞率所部兵马择地扎营,刘备特意提到扎营用的皇甫嵩扎营之法。
皇甫嵩扎营之法指的是,若当路扎营,最好是在路口处扎营,扎营在路口,营帐排着道路各向铺开,营地可紧密数倍,而且,扎营路口,还可以把守交通要道。
这扎营之法,李孟羲也知,没甚可谈。
刘备随后又讲起,扎营不久,有乡人看有大军驻扎,担浆挟果来贩,军中钱财不足,本不应该去买什么东西,刘备回忆道,“我等远道而来,地生人生,虽我军中一时粮草不缺,可万一等粮草不继需就近向村人买粮时,村人看我是生人,不定愿意跟我军买卖。
故,某当时想,可先立下信誉,以备不时之需也。”刘备娓娓讲来。
李孟羲听到这里,眼睛就是一亮,若有所思起来,他想到,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时,在惊天动地的大战之中,双方拼杀到极致,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得用。
假设,与敌大军在第三方势力范围内大战连月,到这时,鏖战一月之久,双方皆兵力、粮草损耗严重,不得不就地征发兵力,就地求购粮草,到此时,决定最终胜负的,是人心。
百姓信任哪一方,哪一方招兵,百姓会蜂蛹而至,百姓信任哪一方,哪一方征粮,百姓会疯狂的把粮卖给哪一方。为何会疯狂?因为另一方在纵兵抢粮,消息已经风一般传开了,百姓心想,反正粮也保不住了,人刘玄德好歹还给钱,不如早早卖给刘玄德算了,省得落了个手中空空。
纵兵抢粮,百姓们会反抗,会想方设法把粮藏起或是运走,抢粮效率极其低下,而百姓们疯狂想把粮卖给刘玄德,粮食筹集速度会很恐怖。
这一比较,天差地别的悬殊就出来了,最终,将影响最终的胜负。
李孟羲想到,的确该立信,或者说,是宣传。
行军打仗,随军带有大量物资,倒不一定真的需要沿途采买些什么,但出于政治宣传需要,最好还是不惜代价的在沿途采买一番,这样,花很少的钱,就能取得巨大的宣传效果。
行军之时,游骑商队可扩散在队伍方圆三里之内,遇村进村,遇户入户,到了百姓聚落处,商队士卒旌旗明展,士卒彬彬有礼,采买之时,可以市价两倍的价钱从百姓手里买些东西,东西不一定重要,但钱一定要给的多,给百姓一种刘玄德的兵马出手大方买卖公道的印象。
如此,当行军百里之后,沿途百里,方圆三里,行军走了这百里路,在方圆三百公里内的百姓皆知前方路过有刘玄德兵马,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皆知刘玄德兵马有礼和气,且买卖公道。
方圆三百里,广有百姓百万人,百万百姓,人心已得。
若,有朝一日,与敌遭遇,双方鏖战半月不休,至此时,双方不得不紧急就地征发兵员,不得不紧急买粮。
敌紧急征发兵员,对方就是给的饷钱十足,也无法比得过刘备军的征发效率,因为,对方得人心不如刘备军,刘备军一路上借采买之行在沿途大肆宣传了刘备军的公道与阔绰,这因此,当双方征兵时就是给的军饷一样,刘备军有“前期”的广告作为铺垫,百姓更愿意投刘备军中。
这还是较好的情况,这是对面不强拉壮丁,舍得给饷招人的情况下双方的差别。
要是,对方行事暴虐,直接强拉百姓从军,那估计,对方征兵效率得更低。到舆论发酵到顶点之时,当乡间百姓皆知,两波人马在前打仗,一波人马强拉壮丁,一波人马是给足了钱征人打仗,百姓心中都有杆秤,都有自己的判断。
百姓会判断,会害怕万一那伙儿强抓青壮的兵马打过来,恐乡里遭祸,为此,百姓们为守护乡里,甚至会不要钱也来投奔刘备军,就是为了防止抓壮丁的恶人万一得了势会来祸害百姓。
到这一步,一方被百姓忌惮,另一方百姓想借其手把强抓壮丁的军阀给赶走,一方人心背离,一方万民襄助,胜负已分明。
若论,行军之时的舆论宣传,该如何宣传,这一点,李孟羲可——太——熟——悉——了!
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什么什么要牢记的,当李孟羲仔细想了一阵,想回想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详细内容,奥嚯,想不起来,根本想不起来,就没背过,只记得唯一一句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只记得这一句。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群众一词,放古代不合适,换成百姓为好。
可,这么孤零零的一句,由士兵们喊出来,太干巴了,太莫名其妙了,所以,得完善补充一下。
思绪飞转,李孟羲想到,岳武穆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的严明军纪。
李孟羲抬起了头,看向刘备与关羽等人,他道,“诸位以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此口号如何?”
刘备细细琢磨了这一句话,眼睛一亮,“这个好!”他大赞。
众人皆认为这一句口号极好。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