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科幻灵异 >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 第 173 章 地理历史农业11

第 173 章 地理历史农业11(3 / 7)

-蔓菁-粟;

有此等农技,大秦农业定能丰收,只是...他眉头微皱:大秦没有绿豆。

问题来了,绿豆传到哪了?到西域了吗?他派人前往西域能找到绿豆吗?

【这种肥田效果与蚕粪、熟粪相当。

说到底用豆类肥田,是因豆科植物根系会共生根瘤菌,而根瘤菌有固氮作用】

【这个氮气就是空气中固定氮元素,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打雷地方,水稻长势很好的原因。

因为雷闪电在大气层活动时,会让空气的部分氮气转化为氮肥,落入土壤和水中,促进当地植物农作物生长。

所以小日子把雷电称为水稻的妻子,一者结合让五谷丰登】

原来是这样?

无数豪强地主立马下令:“快,给老爷把高山良田买下,全买!”

他们激动地戳手来回走动,有天然肥料,不知会丰收多少粮食。

想到神迹面向天下人,心中忍不住埋怨:神迹啊!老爷我给你建庙塑金身,四季祭祀五谷六畜供奉,你悄悄地把农事讲给咱听,可好?”

他们的心声传不到天幕上,房进仍按着自己节奏慢慢介绍:

【耕作系统、地力增长都有突破,粮食长得好不好就要看粮种如何?

为选好种,农人会特意划出一方良田做种田,精心耕种长出粮食后,从中选出穗长、颜色纯度好的良种,脱粒精心收藏,不与杂种混合。

根据粟穗、茎植的不同,其品种亦有不同。

如穗上有毛的作物耐风,不怕鸟雀来食。

粟穗细长的早熟耐旱、不招虫;

粟叶如细长竹叶的作物,晚熟耐水,抗虫能力弱等。

这些品种里有味道好,也有翻车难吃但产

() 量高的,总之仅粟这一大类农作物,培育到北魏末年时就增加了86个品种,粟总达107个品种】

不等人惊呼,天幕就继续扔下炸弹:

【同样水稻也新增24个品种,有半寸长的青芋稻、累子稻。也有两月成熟,香气袭人的蝉鸣稻。

更有连曹丕都为之站台的新城稻,言五里之外就能闻到米香】

天幕好奇:【五里之外闻米香?那得多香?不愧是三曹文学人物,写物放钩子就是厉害,放现在他考语文也能得百分】

曹丕无奈,三曹是什么鬼?‘新城稻上风饮之,五里闻香’是他跟吴质聊天时,顺口说出的夸赞语,没想到后人把这话翻出来做证据。

得...他抬手捂额,他知道人怎么知道洛阳有新稻了,他说的。

你们后人真有耐心。

不过...后人你能不能多讲讲朕在位时的政绩,而不是揪着朕平常语不放,朕想听到有为之君的赞美,而不是朕的闲聊话语。

【当时后世最受欢迎的水稻,不是新城稻蝉鸣稻,而是还没完全进化的白稻】

白稻?

魏晋时期的江南农人面面相觑:“你见过白稻?”

被问的农夫下意识地摇头:“俺没听过啊。”

那神迹说的白稻是啥嘞?

【白稻也叫再生稻,它标志着从南北朝起,华夏农业开始研究双季稻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年两熟稻。

这种高度较低,枝叶稀疏的再生稻,对水、肥、阳光需求比较高,其长处是一茬长两次。

正月种五月收获,收获时只割稻株三分之一部分,然后按惯例施肥灌溉除草,等稻桩上的活性休眠芽再次生长,一月即可抽穗,两月成熟。

唯一缺陷是第一茬比首次产量要低许多,现代再生稻第一茬亩产仅200-300斤,但它省下第一次育秧、播种的环节,节省时间劳力】

亩产200-300斤?相当于上田产量啊!

粮食产量一出,天下沸腾,多好的稻啊,后人怎么能嫌弃呢?

王安石迅速换算,大宋上好良田水稻亩产约为2石(220斤)左右,还是比不上后世粮食,他慢慢地睁大眼望向天幕,后世第一茬粮食能收多少?

【再生稻在宋元时期发展到高峰,为填补再生稻缺陷,现在我们利用芋的无性繁殖模式,在再生稻基础上研究出多年生稻。

像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老师团的研究成果,就是利用长雄野生稻基因培育出的多年生水稻,把水稻变韭菜,割了一茬有一茬三茬四茬...一直到十茬才结束生长,最重要的是它产量非常稳定,每茬早稻亩产1200斤,晚稻亩产800斤】

多少?

早稻1200+晚稻800=2000斤?

一年亩产两千斤!

答案浮出的那刻天下人红了眼:多年生水稻到底怎么研究出来的?求天幕指点!

无数意愿滚滚涌向天幕,化为弹

幕从房进眼前飘过:怎么得到多生稻?

啊?房进下意识地张了张嘴,怎么得到多生稻?

花钱买啊!谁那么无聊问白痴问题?

房进撇了撇嘴,把弹幕扔到脑后,语气感叹:【不知谁培育或者发现了再生稻,他是农夫还是官吏?

或者是某个手巧的妇人挑出的良种?

又或者那个小孩偶然发现的宝藏?

最新小说: 暗里着迷 自甘沉沦 随机摆摊,全网爆红通缉[美食] 你要老婆不要 镜忌 我从小就没有老公 假少爷只想破产[穿书] 有囍 偷窥天机镇开封 (综漫同人)为了通关我选择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