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金字塔中,皇帝处于云端,俯瞰天下臣民;百姓地下泥土,卑微求生。
他们处在共同的时空,但彼此却相距千万里之遥。偏偏挖掘帝国坟墓的,往往是卑躬屈膝的百姓!
所以很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明白:为何朕的帝国会崩析?
如秦始皇疑惑:朕将土地拨给百姓,为何百姓反秦?
汉武帝不解:朕开疆拓土泱泱伟业,宠幸方士怎么了?
隋炀帝临死前更是怒问:朕有何罪,以至于此?
所以怎样调和君民关系、君臣关系、臣民关系,维持李唐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是唐王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
唐太宗历数各朝兴亡史后,认为:君主地位系于国家存亡,国家兴衰在于民众苦乐,即‘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同时隋朝殷鉴不远,唐太宗又认为一人岂知天下事?
是以‘臻安之本,惟在得人’,用直白的话讲就是:
朕需要各方人才来建设大唐!】
唐
李世民叹气,他登基位不过三年,并不缺少官吏,只是…他抬头望向殿群臣:“如今天下稍安,朕不敢纵情,唯有兢慎,才能兴大唐。”
顿了顿他又道:“近日朕后又因当面怒斥侍郎王珪而夙夜后悔,唯恐诸卿不再进谏。”
治理天下如履薄冰,唯恐加重百姓负担,可大唐外敌环视,不得不加强军备以作防御。
侍郎王珪出列恭声道:“陛下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岂不竭尽心进谏陛下?”
他是隋朝官员,陛下与隋炀帝相比,简直是神仙陛下,陛下不爱听,发发火算什么?
隋炀帝不爱听可是要命!
天幕突然加重了音:【但是朕不需要贪窃无能之辈!
于是唐太宗上任第一剑:先斩枉法官吏!
隋朝吏治腐败,为君者恣意妄为,任人唯亲;为臣者奉承谄媚,苟在阿顺。
所以他在完善三省六部时,直接进行大裁员,把中央两千多官员减为六百四十三人。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所以唐以尚书仆射为尚书令职】
汉
刘彻小声嘀咕:尚书是皇宫内廷秘书,已在讲汉代制度时讲过。中书掌理内廷掌理文件。侍中是侍奉朕的官名,这三个内官到后世竟成了外官了?
曹丕微怔:中书省?
跟他去岁设置中书机构有何关系?
【同时又将大唐把行政区,依山川地势重新精简划布,变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道。
再借调整行政区时,将各州郡官员进行筛选,把原本臃肿的朝廷,化为小政府模式。
以此适应唐初战乱
局面(),最大力度地节省国家用度】
宋
宋代赵顼垂下眼帘默默听天幕讲述?()_[((),同时又印证大宋: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
而同平章事即为宰相,掌行政大权,协助皇帝处理事务。
而三省官员平日无行政权,除皇帝有另外,平日只听宰相命令。
他要改革必然越不过宰相,但宰相权柄过重,是改革最大的阻力。
该怎样削弱大宋宰相呢?
像汉武帝那般直接撤职,下狱自杀?
赵顼摇摇头,否决了他这个提议: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不能逼迫他们。
唉!要是他有汉武帝唐太宗魄力便好了。
天幕不知他想法,仍在继续讲述:【同时表示:枉法者罪不容诛!即便原秦王府的老臣犯法,亦要依法治罪!
于是唐王朝官场风气为之一正,具体代表人物:裴矩!
裴矩是谁?
在‘大唐双龙传’中,化名为邪王石之轩的反派大BOSS,在现实中】
天幕微微停顿:【至少在隋朝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有违臣子之道。
隋炀帝好大喜功,他就迎合君主心意,进言出兵高丽;
面对隋朝军心涣散时,他也能出恶毒计谋,让隋炀帝把江都(扬州)女子分给卫士‘恣欲’,以稳定军心】
秦
秦始皇认真地将三省六部制记下,这个制度不适目前大秦局势,但是可以给下下任秦王做参考。
如今的大秦需要强硬的君主□□镇压天下,不能让相权复起软乱困坐火山的大秦。
秦王,李世民!
他慢慢地搁下笔,嘴角微微上扬:倒是有缘,可惜不能相见!
唐
听到天幕言裴矩,李世民便不再感兴趣。
裴卿之能,难道后人还比他更了解?
当年隋文帝命裴矩巡抚岭南,谁知高智慧等逆臣在江南叛乱。
裴卿胆色过人,就地召集三千勇士,转战数千里,将叛军从江西打至南越,作战期间顺道安抚整个岭南官民。
更不用说他对西域和吐谷浑的经略,皆是有利隋朝及大唐。
他回过神,就听到程咬金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