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节
山闻
夜幕钟声沉
秋风卷残云
未解心中事
山中往愁身
赏析:“夜幕钟声沉”,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夜幕”描绘了一个黑暗笼罩的时刻,通常夜晚会让人感到宁静,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孤独和沉思。“钟声沉”,钟声在寂静的夜晚响起,其声音沉重而悠远。钟声往往与宗教、寺庙相关联,具有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意味,同时也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沉重的钟声在夜幕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无常,让人不禁陷入对过往和未来的思考。
“秋风卷残云”,紧接着上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自然景象。秋风萧瑟,具有一种清冷和肃杀的力量,它吹拂而过,卷起了天空中零散的残云。“卷残云”这一动态的描绘,展现出秋风的强劲和无情,也暗示着世事的变幻和无常。残云本就给人以破碎、不完整的感觉,在秋风的席卷下更显得飘摇不定,这一景象既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又与夜幕钟声的沉郁相互映衬,进一步烘托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未解心中事”,诗人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回归到内心世界的表达。尽管夜幕的宁静、钟声的庄严、秋风的吹拂,但是心中的事情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未解”二字传达出一种困惑、迷茫和无奈的情绪,或许是关于人生的抉择、情感的纠葛,亦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内心的纠结在外界环境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沉重和难以释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
“山中往愁身”,作为全诗的结尾,诗人将自己的身影置于山中。“山中”这一环境通常象征着远离尘嚣、寻求宁静和超脱。然而,此刻诗人带着满心的忧愁走进山中,表明他试图在这自然的怀抱中寻找解脱和答案。“往愁身”三个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被忧愁所笼罩的身影,显得孤独而沉重。这也反映出即使身处清幽的山林,内心的忧愁也难以轻易摆脱,反而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更加凸显出来。
从整首诗来看,它通过对夜幕、钟声、秋风、残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未解之事和忧愁的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愁绪和思考的意境。
第一千零三十节
相思
往时云初开
觉后花落怀
不尽相思意
依稀燕归来
赏析:“往时云初开”,将读者带入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之中。“往时”二字点明了这是对往昔的追溯,让人的思绪瞬间飘向那些已经远去的岁月。“云初开”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充满希望的景象,云朵散开,阳光洒下,仿佛象征着过去某个美好的开端或者转机。这一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更在情感上带来了一种明朗和期待的感觉,让人对曾经的那段时光充满了怀念和向往。
“觉后花落怀”,紧承上句,从回忆中的美好瞬间转向了当下的感触。“觉后”可能意味着从某种沉思或者梦境中醒来,而醒来后发现花瓣落在怀中。花落本是自然中常见的景象,但在此处却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花瓣的脆弱和短暂,如同美好的时光易逝,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同时,花落怀中也有一种轻柔而细腻的触感,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片刻美好。
“不尽相思意”,诗人的情感在这里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不尽”二字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无穷无尽、绵延不绝。这种相思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逝去爱情的怀念,或者是对曾经理想的执着追寻。无论对象为何,这份情感都深沉而热烈,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逝。它如同江水滔滔,永不停息,让人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依稀燕归来”,作为全诗的结尾,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温暖。“依稀”表明燕子归来的景象并非十分清晰明确,而是带有一种朦胧和不确定的感觉。燕子归来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旧友的重逢或者是美好的回归。尽管这种回归是模糊的,但它依然给人以期待和憧憬,让人们在无尽的相思和哀愁中,看到了一丝可能的转机和希望,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亮色。
从整首诗来看,它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织描绘,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第一千零三十一节
知心
明月清风台
相思不夜怀
默默人归去
知心燕归来
赏析:“明月清风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明月高悬,清辉洒在清风徐徐的台上。明月自古以来就是团圆、思念的象征,它的光辉柔和而宁静,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诗意的浪漫。清风则带来了凉爽与舒适,轻轻吹拂着台面。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氛围,让人的心境瞬间变得平和、宁静,仿佛能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相思不夜怀”,紧承上句的宁静之景,转而抒发内心的情感。“相思”是一种深沉而缠绵的情感,它在夜晚尤其浓烈,以至于无法入眠,心怀相思。“不夜怀”强调了这种相思之情的持久和强烈,不受黑夜的限制,不分昼夜地萦绕在心头。这种情感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