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最高的荣誉。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昭襄王都没有启用白起,而是用了更多的年轻武将。】 听着天幕里的话,嬴政不由得想起他在攻楚伊始,选择弃用王翦的心理活动。 那时,他的想法和昭襄王如出一撤,一方面是为了制衡王翦,避免王氏父子功劳过大;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培养李信等年轻人。 可惜的是李信辜负了他的期望,导致他不得不亲自去频阳道歉,请王老将军出山。 【只是赵军的主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廉颇用兵特点就是一个“稳”字,他据守地势修建营垒坚决不出,秦将王龁拿老成的廉颇根本没有办法。两方陷入僵持对峙的局面,长达数月。就在这时,同意接收上党郡的赵孝成王先坐不住了,在朝臣楼昌的劝说之下,竟然起了议和的想法。】 【赵臣虞卿认为若是派使者去秦国,秦王肯定会大肆宣扬,反而会让想要救赵的诸侯国误以为秦赵修好,最后会选择按兵不动。届时秦国见赵国孤立无援,肯定会蹬鼻子上脸,议和更不可能成功。为今之计只有带着珠宝游说楚魏两国,合纵对抗秦国,才有一战之力。然而最终赵孝成王没有接纳虞卿的建议,让使者郑朱带着礼物拜见秦王。】 【正如虞卿所说的那样,秦王在咸阳宫大张旗鼓地接见了赵国使者,搞得天下六国皆知。作壁上观的楚魏两国,还以为秦赵两国是在打情骂俏,昨天还打得你死我活,今天就修好携手,十分不愿意当秦赵骨科play中的一环,于是彻底歇了救赵的心思,继续当起了吃瓜群众。这也是就是秦赵在长平对峙那么长的时间,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救赵的原因。】 “......”嬴政眉头一皱,“天幕的话,为何如此的.....”嬴政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只能继续抬头看天幕。 【糊涂的赵孝成王办的糊涂事,还远不止这一件。秦国为了取胜,使出祖传的反间大法,同时在邯郸城散播谣言,让赵孝成王误以为秦国惧怕赵奢之子赵括,这赵括年纪轻轻却在赵国颇有名声。他的父亲赵奢的确是位猛将,曾经大败秦军于阏与,被封为马服君,而赵括自幼读兵书闻名于邯郸城,外人乍一看就是个未来的将星。】 【当时赵国国内已经无将可用,李牧在雁门关一时半会不能调动,就只剩经领导过五国伐齐的乐毅。但是乐毅刚从燕国跑路回到了老东家赵国,而且鉴于乐毅在赵燕两次跳槽的经历,赵孝成王并不放心,将几十万赵军交给一个会左右横跳的外人。】 【于是赵孝成王召见赵括,询问他是否有信心取胜。此时的赵括,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认为自己出生于武将世家,又打小熟读各路兵法,天下就没有他打不赢的仗。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要是秦国来的是白起,他要考虑一下怎么对付。而如今对面的主将不过是王龁,对付他不在话下。】 【赵孝成王被这个年轻人的“胆识”所“折服”,又或许是同样身为年轻人的“惺惺相惜”,他不顾赵括生母以及蔺相如的劝谏,毅然决然选择用赵括替换廉颇。如果赵括能在长平之战取胜,那么赵孝成王就能得一个“慧眼识英”的千古美名,可惜的是有些人注定承担的是炮灰角色,只是真正主角辉煌经历的点缀和衬托】 【结局大家都知道,赵括输了,还输得很惨。秦国见到赵国中计后,也换了主帅,这次出场的就是赵括所说“要考虑一下怎么对付”的武安君白起。只不过秦军完全是在暗地里进行,不准任何人泄露白起到了前线的消息,一旦泄露格杀勿论。】 【而赵括来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应敌策略,打的就是一个主动出击,快速解决战斗。其实赵括的想法也没错,赵国已经拖不起了,再打下去田里无人耕种,前线几十万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食,这样下去赵国迟早会发生饥荒。】 【来到前线的白起,见到赵括如此年轻冲动,立即有了应对之策。先是派出兵力主动迎击赵军又佯装溃败。赵括果然中计,他只记得兵书里的乘胜追击,并不知道其实再多的兵书,也比不过人心计谋的厚度。追到一半后,赵括猛然发现,那些溃逃秦军的步伐不见丝毫慌张,慌中有乱。他的心突突一跳,下令大军撤退,但为时已晚,他们的身后不知道从哪里又冒出来一队秦军。】 【在秦军的前后夹击之下,赵军主力被围困在丹水河谷附近,赵军粮道又被秦军截断。如此一来,赵军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昭襄王在得知白起已经将赵军围困后,他果断来到前线,调动河内郡的所有青壮年阻拦赵国援军。因为秦国也快打不起了,唯有速战速决,一击制胜。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的赵军,以失败收场。而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在一次突围中被弓箭射死。】 【细细想来,这个赵孝成王真是个选择黑洞,从接收上党,到派使者出使,还有后来的临阵换帅,这么多的选择里,他真是没一个是选对了的。但凡他做对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