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辅佐李愔多年,但往日里,李愔还真没跟他说过这么多,当下也是来了兴趣。
“不知殿下发现了什么秘密?”
李愔笑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管是我李代隋杨,还是隋取北周,其实都是士族夺的天下,与普通百姓关系其实不大。
但皇兄强势建国,却让本王真真正正的见识到了百姓的力量。
当初的皇兄,不过二十来人,能有如今这个成就,说到底,就是吐谷浑的百姓推上去的!
可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皇兄?
哪怕皇兄有鲜卑血脉,但当时皇兄的身份,终究只是一个汉人,说到底,还是慕容顺的逼迫。
是慕容顺将这些百姓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皇兄才有如今的成就。
归根结底,吐谷浑的那些百姓,才是皇兄最终能成事的关键!”
李二的儿子,可能有人荒淫无道,可能有人沉迷酒色,但该说不说,教育都是不差的。
从小不说耳濡目染,就是从小教他四书五经的,又有哪个不是当世大儒?
而长史听到李愔的言论,嘴里一直嘀咕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琢磨了一番后,长史当即躬身道,“殿下大才啊!”
“长史说笑了。”李愔摆了摆手,道,“本王哪里算的什么大才,真正大才的,是本王那位身在千里之外的皇兄。
他才是真正的大才,短短数年,建立庞大的大明帝国,纵观史书,又有几人能出其右?
要不是因为有皇兄的鞭策,本王到如今估计也和其他人一样,不过是一纨绔罢了。”
他这话倒也没作假,一开始,他对于什么大位,真就没太多的想法。
但那些年,李承乾的壮举每每传回长安的时候,他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久而久之,便有了效仿之意。
但他身份何其尴尬,加之既不是嫡长子,又不是庶长子,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等待机会。
如今,机会来了,他岂会轻易放过?
“暂时什么都不要做,也不要拉拢任何人。”李愔想了想说道,“既然坊间都说本王有一颗赤子之心,那就将这颗赤子之心一以贯之下去。
时间长了,大家才会明白,本王这颗赤子之心是何等的纯粹。
与其本王去争,不如民心所向。
有些时候,不争便是争。”
“殿下高明。”长史闻言笑道,“的确,殿下能感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番言论,这未来,大有可为!
下官李义府,愿誓死追随殿下。”
李愔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
而李义府见他不说话,思量了半晌,这才说道:“那我们是不是要继续……”
他这话的意思是,继续在坊间给李承乾几兄弟制造一些谣言。
李愔笑道:“那是自然,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谎言了,真真假假掺和着来吧,全是假的,终归会露馅,七分真三分假,才是谣言的精髓。”
“下官明白。”李义府闻言笑道。
他自然是明白这个的。
当然,对于他来说,追随谁其实不重要,他更想自己走得更高。
但如今这个情况,他其实也没更好的选择。
明面上,越王是不参与这档子事儿的。
至于蜀王,呵呵,他其实比谁都清楚,蜀王的机会不大。
别忘了,他之所以能出任梁王府长史,便是马周推荐的。
时常和马周有书信往来。
而马周其实也蛮看重他的,在信中明确告诉过他,让他不要掺和到蜀王和太子之争中。
虽然没有告诉其原因,但以李义府的智慧,又怎么可能看不明白?
这也是当初马周之所以推荐他出任梁王府长史的原因。
要知道,一开始,李二可是打算将其安排在蜀王府。
所以,他如今能依附的,其实只有李愔。
当然,真要是李愔这边有翻船的可能,他自然是第一个跳船的好汉。
政客的承诺,尤其是李义府这种为了能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客,他们的承诺最不值钱!
……
另一边,东宫,长孙皇后十年如一日的在做锻炼。
别看她一天啥都没做,但对于她来说,这长安城的事儿,还真就没有什么能瞒过她的。
相对的,她甚至比李二都知晓得更清楚。
这没办法,唐明两国的密谍司,只要她想过问,都不会瞒着她。
做完锻炼,长孙伸了一个懒腰,问道:“确定最近长安的风波,都是李愔那小子弄出来的?”
“回娘娘,这个已经确定了。”一直侍候在旁的内侍当即躬身说道。
“这小子,倒是真有了长进,陛下这几个儿子,还真出了几个头角峥嵘之辈。”
说着,长孙皇后自己都笑了。
对于她来说,李愔的这点儿小把戏,虽然上不得台面,但也是值得肯定的。
站在一个长辈的立场来说,她还是有几分欣慰的。
虽然说是在和自己儿子争,但那有什么?
高明如果连一个李愔都忌惮,他也没资格窥视大位。
不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