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我们却是都不知晓。
想当初,大明王廷总计多少人口,男丁多少,妇人多少,老者多少,稚子多少,我们都是一清二楚的。
当初微臣也在了解这个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在户部统筹各项事宜。
有了这些详实的数据,臣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筹备粮草,都能更精确一些。”
听普西偌这么说,李承乾点了点头,普西偌这是明显吃到了数据的福利。
不过还别说,他这个主意,李承乾还是很认可的。
的确,大明如今吞并了吐谷浑不说,还囊括了西突厥,也是时候再次推进户籍制度了。
“微臣附议。”李勤俭也当即站了出来,说道,“如今我大明虽然步入了正轨,但在很多地方还是以部落族群而居。
这些部落或大或小,大的有数万人之巨,小的也有数百人之多,这对于莪大明的长治久安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隐患。
若是再一次像当年在大明推行户籍制度一般,倒是能解决很多隐患。
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户籍制度,我大明未来的很多政策都难以推行。”
“可如此一来,是不是会引起诸多部落的不理解?”阿史那泥孰说道,“虽然我们是好意,但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能并不能理解这份好意吧?”
阿史那泥孰虽然不知道这户籍制度具体的实施方针是什么,但一听这话,当即就明白这政策绝对是针对他们西突厥的。
要知道,如今在大明王廷还有数万人的部落,那可就只有他们西突厥了。
所以这个政策在他看来,就是针对他们西突厥的。
他作为西突厥在朝堂上的代表,自然不会轻易让这种政策通过。
“阿史那尚书有所不知。”普西偌当即就笑道,“所谓的户籍制度不过是统计人口,这不管是对于我们朝堂,还是地方官员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不管出现任何变故,我们都可以根据手中的具体数据,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这一点儿,早在之前的赤水源上就已经得到过验证了。
至于说那些大型部落,我们并没有去改变他们的意思,他们的族人完全可以归纳在他们族长名下。
而且,这对于大明的老百姓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别的不说,我大明户部遵殿下手令,已经着手在大明五郡十三府着手开办了大明学堂四十有余,而想入大明学堂就学,先决条件就得有大明户籍。
还有大明医院,昔日殿下便说过,大明医院对于持有大明的百姓,诊金一文,但这也只针对持有我大明户籍的百姓。
而且,持有我大明户籍的好处何止这些?
慢慢的,阿史那尚书就会明白老夫今日所言了。”
他现在也是一个老奸巨猾之辈,话虽然这么说,但他肯定会效仿上次,以每户为一个单位,所有朝廷下发的福利按照每户走。
以此鼓励那些大型部落的族人脱离部落自立门户。
虽然在李承乾看来,户籍制度最大的益处便于了解国情,但在普西偌看来,户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分化这些部落。
他就是部落出来的,自然知道这种部落制度对于一个国朝来说,到底存在着多大的隐患,如今,他身为大明宰辅,自然想解决这个问题。
阿史那泥孰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他不担心族人会背弃部落自立门户,但统计人口本身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如此一来,西突厥的整体实力还不都暴露在了李承乾的眼下?
多少男丁、多少妇人、多少老人、多少稚子……
有了这样的数据,李承乾可以轻松的判别出西突厥有多少控弦之士,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可如此一来,必定劳民伤财。”阿史那泥孰说道,“毕竟这可是一项大工程,不动用上万人,耗费年余,岂能有个结果?”
“阿史那尚书说笑了,户籍制度曾经在我大明王廷推行过。”李勤俭闻言笑道,“当时我大明不过蜗居于赤水源,统计下来人口三十余万,男丁、妇人等皆有详数,用时也不过旬日而已。
此番就算重新制定大明的户籍制度,本官有信心,不出两月,定有详数,而且不用朝廷另行委派官员,只需殿下一道手令即可。”
对于这一点儿,李勤俭很有信心。
他是真的看重那份人口数据,毕竟他如今刚刚迁任户部尚书,自然想做些成绩出来,要是有了各城的详细数据,那他能做的就多了。
而且,就算遇到什么事儿,他能斡旋的余地也更大,更多。
不过他这话倒是把阿史那泥孰说得无话可说了,他想阻止,但他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借口阻止。
李承乾见状,笑道:“制定户籍制度,的确也是当务之急,那就依李尚书所言,此事儿便交由户部。不过户部倒是可以顺手厘定一下我大明王廷具体有多少可耕之地,说起来,本王到现在都不清楚大明王廷具体有多少亩地。”
“微臣领命。”李勤俭当即便躬身说道。
阿史那泥孰却是不再言语,他知道,自己终究没能阻止,一来是他没有阻止的理由,二来是他在朝中连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