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说最让他高兴的东西。
“陛下,如今大唐承平不久,不宜进行太大的变革。”房玄龄说道,“自古以来,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场风波的开始,得慎重!”
李二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自从李承乾在西北立足后,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从来就没有区居第二的觉悟,在任何方面都没。
李承乾能做到的,他必然也能做到,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更何况,大唐啊,天朝上邦啊,要是输给了李承乾花了一年多时间折腾出来的大明王廷。
作为大唐的皇帝,他都觉得臊得慌!
“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李二说道,“若是没有风险,当年我们何必推翻前隋?若是没有风险,尔等当然何苦追随朕行那玄武门之事?”
哄!
众人脑子一炸!
当即就一个反应,李二疯了!
这事儿都是能说的?
随即,众人心里都是愈发的沉重,这说明李二对于变革之事,近乎是下定了决心了。
这让众人更加的焦虑。
“朕既然做了,就从不在意别人怎么说!”李二倒是大气得一逼,站起身说道,“朕只是想告诉你们,做任何事都有风险。
但如果利益足够,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说着,李二在桌案上翻找了一番,这才找到一个信封,直接扔给了身旁的内侍,示意他拿给房玄龄等人。
房玄龄接过信封的时候,还有些好奇。
好奇信封里面的内容。
在房玄龄等人凑在一起打开信封的时候,李二也走了下来,随口说道:“你们手中的信函是朕派人调查大明王廷最近一年的一些情况。
怎么说高明都是朕的长子,虽然他现在远在西北苦寒之地,也有了自己的立锥之地,但为人父母者,岂有不担忧的道理?
所以,朕早就派了人秘密保护高明的安危,顺便,也了解一些关于高明的事。
这也是为了他真遇到危险的时候,朕能及时帮他一把。”
他解释了半天,众人心中觉得好笑。
监视就监视呗,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
“从这封信里面,你们也能看出来,大明王廷在过去的一年,完全就是靠着大明的作坊支撑起来的。
毫不夸张地说,大明的国库,有超过九成的收入都是来源于各个作坊。”
听李二这么说,众人也在信函中找到了具体的内容,当下众人也是一惊。
国库收入超过九成来源于作坊?
这就恐怖了啊!
李二见状,笑道:“当时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朕也是一惊。
当时朕就在想一个问题。
谁知道朕在想什么问题?”
“大明的粮食哪儿来的?”房玄龄脱口而出。
他刚刚也在想这个问题。
九成的国库收入都来源于作坊,那说明大明在农业上的收入几乎为零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的确,大明王廷在过去的几年不是战火纷飞,就是天灾连连,不管是农业还是畜牧业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在这方面的收入锐减其实也正常。
李二点了点头,道:“对,当时朕就是好奇,大明王廷的农业和畜牧业几乎都瘫痪了,那么高明是怎么养活这么多老百姓的?
商业?工业?
但这些东西,它没法直接解决温饱问题啊!
不对,温尚可解决,饱呢?
是抱着铜钱啃还是怎的?”
说到这个,众人都点了点头。
这倒是的。
“说到这个,微臣都觉得慕容伏允输得冤枉。”李孝恭摇了摇头,道,“高明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居然都能拿下吐谷浑,从这点儿来说,高明的确是成长了许多啊。”
“对。”李二点了点头,道,“高明自从去了西北以后,真的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长。
想当初,他在长安的时候,可曾有如此表现?
果然啊,树挪死,人挪活。
好了,不说这个了,继续说回刚刚那个话题,高明的粮食哪儿来的?”
“各国贩卖到大明王廷的。”戴冑说道,“据微臣所知,在过去的一年,各国都有将粮食贩卖到大明王廷。
哪怕我大唐最后下令禁绝粮食出境,但还是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手段将粮食贩卖到了日月山。”
李二摇了摇头,道:“你搞错了一个问题,不管是大唐也好,还是各国也罢,谁还不知道大明王廷当时缺粮?
你真以为贩粮的商贾都是善者人翁不成?
也就是高明是朕的长子,若非如此,朕决计不会允许一粒粮食流入大明王廷。
那是养虎为患!”
他这话就纯属吹牛逼了。
真要是如此的话,他会比其他人更积极。
“若是当时没有粮食入大明,大明王廷别说吞并整个吐谷浑,怕是自己不崩都难。”李孝恭说道,“老百姓是最温顺的,但有些时候,也是最凶悍的。”
“对啊,就是这个道理。”李二说道,“那你们说各国都没看到这个问题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