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当天,姜永嘉站在春风得意楼前对四面八方的的客人拱手道:“敝店新开张承蒙诸位惠顾,开业前三日餐食酒水全部七折。”
向后招招手,机灵的小二拎着两行木板过来,挂在招幌上。
姜永嘉:“东家曾读过一本古书,写书人自叙路过商朝旧都,偶然间拾得几片甲骨,上有刻刀纹路疑似文字。经过数十年钻研,终于确认为商朝所使用的文字,名之甲骨文。”
“这里有八个字,与今日使用之文字一一对应。若有哪位客人能答出一个,敝店便送他一桌席面。”
祝明月为何苦心积虑要出题考一考你,因为春风得意楼的目标人群是读书人,必定要有与其他酒楼有所区别的地方。
客人挑拣酒楼,酒楼又何尝不能挑拣客人呢,读书少的人能知道商朝是哪个吗。
礼自周始,信史记载也至此开始,但从仓颉造字到周之前便是全然蒙昧吗,不可能。却没有任何实物文字可以证实。
现在有人说商朝有文字,刻在甲骨之上,就在他们的旧都旁。博学之人已经开始回忆,《史记》中的商朝数次迁都与如今地名之对应。
总有人心思简单,不去思索背后的学术问题,只盯着陌生的文字看。第一个字左边是一撇,右边不是一捺,而像是一个弯腰的人。试探道:“第一个字是人?”
姜永嘉伸出右手热切道:“恭喜这位郎君,答对了,这的确是“人”字。席面一个月内有效,你是今日用还是先记着。”
答出题的郎君也怕到嘴的鸭子飞了,看看左右几位友人,今日恰是时候。“今天用。”
姜永嘉手将人往酒楼里引,“二楼雅间一桌席面。”
有人开了头,接着就有人按图索骥答出后面两字,“从”和“众”。姜永嘉一点不小气,送两桌席面眼都不眨。
后头人还想四个人是哪个字,却一无所获。
姜永嘉:“招幌会一直挂在这里,诸位不如进小店歇脚用些饮食酒水。”将看客们将里头引。
顾客一往里头走,感觉便与其他酒楼大不一样。高挑开阔,四面墙均是刷得雪白,看着就是亮堂。
姜永嘉:“小店已备好笔墨,若是哪位客人愿意一展诗才,大可提笔在墙上写诗。”
当然备好笔墨的同时,也备好了刷墙用的石灰。万一客人写的诗句可能招来灾祸或者实在不堪,第一时间刷掉,意为手动删帖。
好好的大白墙用来题诗,好浪费,好可惜,好刺激!
以当前的传播速度,诗文的传抄是极为困难的。从古至今能达成“洛阳纸贵”成就的只有一个左思,一篇《三都赋》而已。
可若是题在春风得意楼的墙上,岂不是来来往往的客人都能看到。更有甚者,这毕竟是东市的大酒楼,难免会招待达官显贵,万一哪一篇诗文入了贵人眼呢,飞黄腾达近在眼前。
客人对陌生的高脚桌椅一时有些不适应,小二看出他的疑惑,主动解释道:“往常用的矮塌矮几跪坐久了,腿脚麻木血液不通畅。我们春风得意楼的桌椅学的北边胡人的样式,专门做的高脚。你试试往后靠脚垂下来,是不是舒服多了?”
人对舒适的追求都是一样,客户顺着小二的指点,身体果然舒展多了。“你们店里招牌菜都有哪些?”
小二:“我们店里的菜色是主厨专门去外地学回来,长安城其他地方都没得吃。烤鸭、红烧肉、酸菜鱼、葱爆羊肉……都是店里的招牌菜。”
客人;“那捡几个菜上吧。”
小二:“几位客人有没有忌口的。”
客人大手一挥,“没有。”
小二看着这一桌客人,四个成年人,看关系像是友人,没有明显主次之分。“不如烤鸭、葱爆羊肉、酸菜鱼,再加两个凉菜凉拌卤肉和五香豆干。烤鸭附送一份鸭架汤,汤品不用额外点了。酒水方面客人惯常饮哪样?”
客人:“来壶梨花春。”
小二:“好勒,不够你再添。”
不多时,小二捧着托盘过来,先上凉菜和酒水,“凉拌卤肉和五香豆干,最适合下酒。”
几位客人相熟,不讲究礼数,各自夹了一筷子品尝,再喝一口酒,滋味似神仙。
小二再次过来,托盘上一个白瓷牌子居中,将其他几个小盘子都挤得局促了。“这是一整只鸭子片的鸭肉,”放下其他几个小碟子,分别介绍,“薄饼、葱丝、瓜丝、面酱。”
“吃法是将鸭肉沾上面酱放在饼中卷起入口,若是怕腻可以再加上葱丝和瓜丝。”
客人第一口鸭肉卷饼自然是上全套的,大口塞卷饼虽然姿势不雅,但都是熟人也无需多在意。入口皮层酥脆,外焦里嫩,还带着面酱的香甜,还有葱丝瓜丝的清香。
来不及完全吞咽下去,立刻招呼朋友们,“快吃,这个好吃。”
小二再过来两趟,“葱爆羊肉、酸菜鱼。”
“烤鸭皮肉片成薄片,架子煮汤、骨头炸过。这是鸭架汤和炸鸭骨头。客人,你们的菜上齐了。”
客人叫住转身离开的小二,“再上一只烤鸭。”吃不够呀吃不够。
至于题诗,吃饱了再说。
三人在长安共同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