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志奇后,齐家众人又回到了齐老二家。
小辈们站在外面讨论,翰林院修撰是多大的官,一年有多少俸禄?
齐家老弟兄们坐在堂屋里,一时沉默。
最终还是齐老大开口,他问:“老二,你们要进京吗?”
齐老二盯着自己的脚尖没有吭声,儿子是他供了十几年供出来的,他该是能去的吧?
赵氏在旁边接话:“去,怎么不去,我儿子特意写了信过来让我们去京城,我们不能让他失望。”
齐老大听赵氏这样说,也没有再说什么扫兴的话。
他只说:“行,收完麦子你们就准备准备吧,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言语。”
齐老二乖乖点头。
地里还有正在收的庄稼,齐老二一家要上京的事儿,就这么三言两语敲定了。
其他人回去地里接着收庄稼,齐老二拿着苏桃写的那封信,亲自去了一趟桃花村。
桃花村的亲家,岁节前在县城买了宅子搬去县城去了。
亲家公也跟着别人去南边跑生意去了,齐老二带着齐三郎前几日还在帮着苏家割麦子。
割完地里的麦子,苏家有周家帮着碾晒,他们就回来忙自己地里的活了。
这个时候,苏家该是还在桃花村住着。
齐老二也没有往村里去,他直接去了苏家麦场,正是农忙时节,谁家都不是招待亲戚的时候,齐老二送了信,又说了两句话,便回去了。
齐老二走后,周大娘忙凑了过来,她好奇地问:“齐五郎写来的信?”
冯氏自豪地笑:“亲家公说,是阿桃写的。”
周大娘听了连啧了两声:“你看看咱们阿桃,现在不止成了状元娘子,还能写信了。阿桃的这个命好哦,两年前她还在这里跟咱们一起收麦子呢,两年后,她就成了官夫人。”
谁说不是呢?
冯氏不知道有多自豪,这么多举人进京赶考,偏偏她的女婿考中了状元。
县城里有些知道底细的商户,知道她家女婿成了状元公,还提着贺礼去她家道贺呢,只不过苏青山不在,她都一一拒了回去。
现在她催着苏虎读书,都有了现成的榜样。
两人夸了苏桃一会儿,把信纸展开看了看,奈何两个人都不识字,辗转着看了两眼,相视一笑后又收了起来。
还是等着回家让苏虎给念念吧。
因着苏家搬家去了县城,苏虎也去了县城的私塾读书。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去,冯氏就乘着小驴车回了县城。
到家之后洗了一把脸后,就拿出苏桃写的信,让苏虎给念念。
苏虎展开信纸看了一眼,不可思议道:“阿娘,这是阿姐写的。阿姐竟然认了那么多字?!”
“你阿姐以后就是官家娘子了,总得学着认几个字,娘后悔没有让她也去私塾读两年。”
苏虎点头认同他娘的话。
他拿着苏桃写的信,从头到尾地读起来,前面自是一通到了京城的家常话,后面她写到在城外买了处庄子,顺带着五十亩良田。
冯氏听了,直为苏桃高兴。闺女长大了,已经开始知道攒家业了。
她还说,她买的这处宅子是跟府城舞弊案牵连的一个官员家的。那府城朱家也在这次事情中被抄了家,不知道他家的田宅官府有没有计划出售?
让他们把这个消息给康兰儿说一下。
之后还说,从京城到临阳来回要一个月时间,也不算太远,等齐贺稳定下来了,她就回来看他们。
还让苏虎好好读书,也争取考个进士光宗耀祖。
苏桃用她学到的有限文字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苏虎读完信,冯氏小心翼翼地叠好收了起来。
她说,等苏青山回来了,要拿给他看看,闺女写的信。
五月底六月初,麦子终于收完了。
齐老二去镇上让木匠帮着打了好几口大木箱子,准备装家里的行李。
他们去京城,家里的东西也分了一下,齐老大家男丁多,他们就把家中的五亩地交给了他家打理。
家里后院的猪羊兔子,岁节后刚养的猪仔,现在也卖不上价钱,就留下来给齐老三家养。
兔子本身二丫会喂,也都交给二丫了。
猪羊兔子都给了齐老三家,不用挪出去,就留在后院养着就行,只让齐老三媳妇马氏时不时过来家里开开门通通气,打扫打扫庭院。
桃子过一个月才能成熟,让齐老三家摘了卖了就行,还不忘叮嘱一句,桃娘爹娘住在县城,让他们桃子成熟后也送些桃子过去。
岁节后赵氏又买了几只小鸡仔,现在也都养大了,他们把鸡抓起来装进笼子里送去了苏家。
给赵大舅,还有庵堂的师太们也道了别,因着康兰儿时不时的会过来看看云姐儿,他们也去锦绣坊跟康兰儿道了别。
卖了新收的麦子,跟大家一一道别后,齐老二、赵氏还有云姐儿,雇了两辆马车在齐三郎的护送下进京了。
天气异常炎热,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闷在车厢里自是不舒服,于是,中午最热的时候,他们就停下来休息,这样便走得慢了些,一行人到了六月下旬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