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势不可逆
圣统六年末,秋风萧瑟,枯草黄叶满地。北境的战火如同无情的秋风,横扫过辽阔的大地,直逼大晋王朝的心脏——王都。
蛮族的铁蹄声,如同死神的丧钟,敲响了每一个大晋子民的心弦。
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都城,如今笼罩在一片恐慌和绝望之中。城内的百姓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逃窜,商贾们纷纷关张,市井小民则拼命囤积粮食,希望能够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苟延残喘。
而那些权贵们,有的还在为权力的争夺而勾心斗角,有的则已经开始暗中与蛮族联络,寻求自保之道。
城墙之上,守军的士气低落,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虽然他们身着铁甲,手持长矛,但在蛮族的强大军力面前,这些似乎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只有少数一些职业素养较高的将领们,还能在城墙上来回巡视,高声呼喊着鼓舞士气的话语,但士兵们的心中仍旧充满了疑虑。
城外,蛮族的大军如同黑色的洪流,将王都这座大城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声震天,仿佛在宣告着大晋王朝的末日即将到来。
蛮族战士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攻破这座城池,掠夺其中的财富和女人。
在这座风雨飘摇的城池中,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李逸风。他本是一名普通的士子,但面对国难,他毅然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拿起了长剑,加入了守城的队伍。
他是两年前来到王都的,原本只是想用着书生的身份,体验世间百态,加深自己对于天地大道的感悟。
让自己的道心进入红尘之中历练。
可惜如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般的窒息感,将整个百万人口的王都,变得随时会化作人间炼狱。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却毫无作为,完全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
有的人还在纸醉金迷,有的人已经悄悄想办法将自己的家人送出去了,有的偷偷跑去投降了。
而来自剑仙李家的李逸风,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蛮族都还没有真正开始攻城,城里这么多人,是外门那些蛮族军队的几倍十几倍还多,为什么要怕成这样模样呢?
其中有多少学宫的书生?倾天监的术士?还有道宗的修士?那么多世家大族,是万民供养出来的,他们一身的实力,却一刀一剑都没有出手过。
居然已经在商量着偷袭了?
北方的蛮族就不是人了吗?难道就有那么可怕了?
李逸风站在城墙之上,目光如炬,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愤怒。他不明白,为何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城中的人们却选择了逃避和背叛,而不是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他的剑眉紧锁,心中暗自发誓,即使世人皆醉,他也要独醒,用自己的剑,守护这片土地。
他剑仙李家是前朝王族的遗脉,占据了一个秘境,千年来一直都在里面,极少出世,出来的人也都十分低调。
完全不管王朝事务,专注于修行,入世之人也都以体悟人间百态和天地大道为要。他们当年能够华丽转身,只做修行世家,还是初代监正与道宗的协议,保住了他们,没有被司家屠戮干净。
最近监正留下的封印已经松动了,而司家也没有空去看管他们。早在几百年前,司家对于李家的看管就无比松懈了。
而监正换代之后,那个封禁就形同虚设了,只是他们自己遵照约定,一直没有出来而已。
经过千年的积攒,他们的实力又恢复了,面对世间任何一个势力,都可以毫不畏惧,即使是道宗,也是不怕的。
以前道宗与李家,就是互为表里的,一个管修行界的事,一个管世俗的事。如今,道宗分裂,更加需要李家这块拼图了。
这场闹剧,并没有因为李逸风挺身而出,愿意仗剑而战,而发生任何改变。
金桧贯每天往返于蛮族硬仗与皇宫之间,将两边的皇帝与王帐大汗的意思,进行互相转达。
蛮族重申了两家联姻友好的协议,今年只是因为北方太冷了,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所以才过来南边躲避天灾人祸。
而且一路上过来,只对一些不长眼的盗匪出手而已,并没有扰乱平民的生活。
圣统帝也希望他们能遵守协议,不要越境,而对于他们的悲惨遭遇,他也是表示了慰问,并希望他们将王都南部的封锁撤离,让各地的漕运可以进来,王都有了粮食之后,才能够安排一些出城救济。
一副悲天悯人的嘴脸。却没有任何实质的作用。
李逸风站在城墙之上,望着金桧贯在蛮族营地与王都之间来回奔波的身影,狼狈不堪,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样的谈判不过是一场政治游戏,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而真正受苦的,却是那些无辜的百姓和守城的士兵。
他转身看向城墙下,那些慌乱的百姓和疲惫的士兵,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的渴望。李逸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必须要行动起来,为这些无辜的人做些什么。
一个多月的围城,底层百姓失去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