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游街,入宫面圣,登龙门,鳌头迎旨,每一个过程都是极尽荣耀,让读书人能够感受到,十年寒窗苦读都是值得的。
游街过后,进入皇宫,皇帝陛下亲自在殿前召见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等人。
新科进士们需要站在宫殿前台阶鳌鱼浮雕处迎接圣驾,状元郎自然是站在最前面,榜眼和探花分列左右。
而状元郎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浮雕上鳌鱼的头部,又称独占鳌头。
年仅十五岁的新科状元陆诚,身高已经接近一米八,体型修长,丰神俊朗,气场全开,让一众新科进士们无不心悦诚服。
当然,最尴尬的还是新科探花郎。
原本,探花郎都是历届科举进士当中最帅的,即便文采不能拿第一,颜值也绝对是最能打的。
可今年的探花郎,看着站在身前不远处的陆诚,多少就有些尴尬,心中甚至想着,还不如拿个二甲头名的“传胪”,也免得让人说自己这个探花郎名不副实。
随后,皇帝陛下驾临,文武百官,宫廷禁卫,新科进士,纷纷跪倒在地,迎接圣驾。
皇帝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唱名仪式,又勉励了众人几句,便让太监们引着新科进士前去参加“恩荣宴”。
恩荣宴,也就是以前的“琼林宴”,宋徽宗之后改名为“闻喜宴”,到了大明朝,便改名为恩荣宴。但民间百姓还是更喜欢称之为琼林宴。
就像黄梅戏《女驸马》中所唱的那样:“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经过一系列的仪式之后,新科进士们才被送回家。
作为新科状元,皇帝还会赏赐一些御酒,金银,之后才会被风风光光的送回家中,又或者各自的住处。
作为新科状元,依照惯例,陆诚直接被授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官员。榜眼和探花均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的官员。
别看这官职起步好像并不高,但却是可以直接接触天子,等于踏上了大明官场的快车道。
只要能够施展才华,崭露头角,得到天子的赏识,便能直接快速升迁,甚至破格提拔。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贾府之中,此刻也是格外的热闹。
一方面,陆诚这个新科状元,也是贾府老太君的准外孙女婿,贾府上下自然跟着高兴。
老太君一高兴,府中大摆宴席,为黛玉庆祝。
也就在此时,金陵薛家的人也到了荣国公府前来投亲,庆祝宴和接风宴一起办,荣国公府更加热闹非凡。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最喜欢互相联姻,贾府的老太君是当年的史家大小姐。荣国公府贾政娶妻王夫人,贾琏娶妻王熙凤,都是王家人。
薛家的薛姨妈,同样是王家人。
此次薛家前来贾府投亲,也是投靠王夫人这个姐妹。
薛家人进了贾府之后,见到后宅中正在庆祝,一问之下才知道,新科状元竟然是老太君外孙女的未婚夫,荣国公府的准外孙女婿。
薛姨妈与薛宝钗、薛蟠三人,也是连忙向老太君道喜,还准备送上一份贺礼。
老太君见状,也是满脸喜色:“你们要送礼呀,就不要送给我这个老婆子啦,应该送给我的外孙女。”
薛姨妈也是满脸堆笑:“老太君说得对,林姑娘可真有福气,父亲是探花郎,未来夫婿还是新科状元,了不得,真是太了不得了。”
薛宝钗也忍不住仔细打量着林黛玉,眼神中有掩饰不住的羡慕。
林黛玉并不看重仕途经济,也不关心陆诚能否考中状元,只要两个人能够相爱相守,相伴一生,比什么都重要。
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她更看重仕途经济。甚至,若非生了个女儿身,她也会走科举,入仕途,平步青云。
就像薛宝钗诗中所写的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因此,在薛宝衩眼中,陆诚那样的,才是最完美的夫婿人选。只可惜,那是林妹妹的。
此时,薛宝钗颇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家府的几个小姐们倒是没什么别的心思,都是真心恭喜着黛玉。心里也都在想着,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吃到状元郎做的糕点美食。
面对众人的追捧祝贺,林黛玉虽然极力掩饰,明媚的小脸上还是藏不住欣喜,只想着能够早些见到好久不见的师兄,能够陪在他身边。
陆诚考中状元,将来势必前途无量。贾府的媳妇们也都对黛玉心生羡慕,态度也变得更加热切。
王熙凤忍不住凑到老太君面前,低声询问了一句:“老祖宗,这状元郎的夫人,将来肯定也能得个诰命吧?”
老太君也是哈哈一笑:“现在他还只是是翰林院编撰,从六品的官职。等升到五品之上,自然就有诰命了。”
王熙凤最爱面子,最喜欢排场的,一直羡慕老太君和几位正房夫人的诰命。只可惜,她家琏二爷虽然花钱捐了个同知,却也只是个虚职,还不足以给她整个诰命夫人回来。
每次贾府有什么正式的活动,又或者需要进宫面见太妃、皇后什么的,只有诰命夫人才有资格进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