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考中贡士也就基本等同于考中了进士。
接下来的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确定贡士的排名,定下三甲榜单。
殿试分为三甲:一甲取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二甲中排名第一的也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只要能够考中贡士,最差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放出去就是一任知县。
一甲的前三名,自然是直接分配到翰林院做官。其他二甲、三甲的,也有望进入翰林,只是要通过进一步的考核。
科举中也存在鄙视链,翰林出身鄙视二甲,二甲出身鄙视三甲,三甲出身鄙视举人。
某些幸运的举人,也是有可能混到官做的。
随着陆诚摘得会试榜首,有关他的故事,也开始在京都城中广为流传。
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奋发向上,苦读诗书。十岁被拐,得遇贵人相助。十一岁崭露头角,夺得小三元。十四岁乡试第一,摘得解元。十五岁赴京赶考,再次拿下会元。
这样的成长历程,就像演义小说、话本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极富传奇性。
十五岁的少年的天才,本就十分罕见。而今又在科举上一路过关斩将,连中五元,谁人不称一声少年天才?
一时间,京都百姓议论纷纷,都猜测今年这会元公怕不是文曲星下凡。有好事者甚至设下盘口,下注陆诚会不会高中状元。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看好陆诚,认为陆诚太过年轻,锋芒太盛。
不过,这一切都掩盖不住陆诚的卓越。
与才名同时名动京都城的,还有陆诚那卓尔不凡的相貌,温文尔雅的气质。
无论在哪个年代,当个人的身材容貌达到极致,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样可以青史留名。
有些史书上的帅哥,甚至直接活成了形容词,比如潘安、宋玉。
如果一个少年天才,再拥有超凡脱俗的容貌气质,瞬间便能被人广为流传。
陆诚虽行事低调,但也从未遮遮掩掩,居住附近的不少百姓都知道他的容貌长相。听说陆诚高中会元之后,周围百姓也感觉与有荣焉,开始大加宣扬陆诚的才华与容貌。
京都百姓与各地学子闻言,纷纷涌向陆诚居住的巷子,想要一睹少年才子的绝世风姿。
甚至,还有不少达官显贵家的大家闺秀,都纷纷派丫鬟婆子前来打探消息,看看陆诚是否真如传闻中的那般美貌。
会试放榜刚过去几日,陆诚家的巷子便经常被围的水泄不通。五城兵马司的巡城卫士,都不得不派人前来维持秩序。
一时间,陆诚瞬间登上了大明朝的“热搜榜首”,名动京都。
使得陆家的丫鬟婆子想要出去买个菜,都不太方便。
紫禁城中的昌泰帝听闻这个消息,也是忍不住莞尔一笑。
就在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中,时间很快来到殿试之期。
四月二十一日黎明时分,所有今科贡士经过严密的检查,被带着前往紫禁城中的保和殿,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一系列的礼节之后,便开始了为期一天的殿试考试。
殿试只考策问,由皇帝亲自出题,策文不限长短,但一般都在2000字左右,中间的起承转合都有一定的格式,答题必须用“台阁体”,也就是清代所说的“馆阁体”。
陆诚看过题目,仔细思索了一番如何破题,心中便开始斟酌构思,很快便在胸中形成了一篇文章。又在心中斟酌了一下字句用语,做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差,陆诚这才下笔开始写。
此时,在场的众多学子们还都在忙着破题,思考着从何处下笔。
不知过去多久,御书房中,昌泰帝放下手中的奏折,忽然开口问道:“大伴,派个人去保和殿看看,那个陆诚策文答的如何了。”
“是,陛下。”
不多时,就有小太监过来回禀:“启禀陛下,那位陆会元已经快答完了?”
昌泰帝闻言,也是忍不住抬头看向小太监:“此刻是什么时辰了?”
“回禀陛下,现在是巳时三刻。”
昌泰帝也是有些惊讶,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考试时间是一整天,从日出开始,到日暮交卷。
眼下这上午的时间才刚过一半,那陆诚就快答完了?
昌泰帝略一沉吟,便站起身来:“走,朕也过去看看。”
不多时,昌泰帝带人来到保和殿,主考考官、巡场官吏,以及周围的大小太监都连忙想要行礼,却被昌泰帝挥手制止。
此时的昌泰帝换了一身衣服,先是扫视了一下全场,又走了半圈,不知不觉来到陆诚所在的位置驻足停留,开始观看。
这次的考题乃是昌泰帝本人所出,他自然最清楚自己想要考察的是什么,看了一眼试卷上的内容之后,立刻便被其中的内容吸引,忍不住仔细看了起来。
本次的题目,有关于屯田和盐税的,也有关于水旱灾害如何治理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