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如画不知道定国公府到底有多大能量,但她相信村长爷爷的眼光。
自己想当女将军,却又无法从士卒做起,那只能另寻他途。
定国公府,那应该是提供给自己跳板的地方,总得先获得一次机会,才有能不能成将军的后话。
进京了,安顿下来了,苏如画开始动起自己的心思。
这两日定国公府忙着老国公爷的大寿,苏如画知道自己连靠上边的底线都不够,也不去添麻烦。
带着三个孩子,就如在宋河村带着一群孩子一样,给孩子们当大将军。
除了人太少,地方太小,其他一切都好。
领孩子们到园子里,苏如画道:“谁给本大将军打前阵?”
“末将愿往!”上午璘儿抢了先,下午又换了琦儿。
“好,去抢下那个高点,查看敌营中防务。”换成人话就是:爬到那个高树上,看看院里苏大娘干什么呢?
璘儿与琦儿身手也算灵活,才一天工夫就能顺利爬上树,速度还远不如村里的孩子,以后可以多练练。
琦儿有模有样,抱拳行礼,“得令。”手脚并用的爬树去了。
听到瑛儿软软的声音道:“三哥,三哥,秋千。”
苏如画回头看一眼,确认瑛儿喊的是璘儿,挑了一下眉:三哥吗?还是第一次听到瑛儿喊。
也许是可以探问一下孩子们身世的时候了。
“谁能去夜探敌营,抢些粮草回来?”翻译一下:回院里,去看看苏大娘做了什么吃的,拿点儿来。
“末将愿往!”琦儿还在树上,这次当然是璘儿。
两个男孩子都有任务去忙了,苏如画去给瑛儿打秋千,“瑛儿有几个哥哥?先别说,姐姐猜猜——是四个,对不对?”
瑛儿睁大眼睛:“对哦,姐姐好厉害。”满眼崇拜。
“那瑛儿的大哥和二哥,在——”有意放缓了语速。
瑛儿抢着说:“大哥在军营,二哥、三哥、四哥在家读书。”
……军营?柏家到底是从文还是习武的?
“瑛儿的哥哥都这么厉害呀!又能打仗又能读书!”小孩子最喜欢被人夸了,连她家人一起夸。
瑛儿听了点头,“嗯,可厉害了!大伯说大哥有祖父风范。”小脸上扬,就像得了夸赞的是她自己一样。
嗯?还有大伯,那这大哥是大伯家的吗?这家人口还不少。
这时琦儿从树上下来,“禀报大将军,敌营正起炊烟,按灶头算应有十人。”行军打仗十人一灶,娘那可不就点了一个灶吗,报的不错。
苏如画决定再从璘儿和琦儿口中继续探问。
给琦儿比了一个大拇指,问:“这么喜欢玩行军打仗,家里有人上过战场吧?祖父还是父亲?”
“当然是祖父,”琦儿说的挺胸抬头,很是骄傲。“祖父当过津州知府,带人在绥远抗过苏乌国。阿爹说祖父为国为民,偏偏就没为过自己家,阿爹和大伯都忙着经营家中营生,文不成武不就。”
“臭小子,这么说你阿爹,”轻点了一下琦儿的额头,“你们兄长不是很厉害吗?祖父教的?”
琦儿想了想,摇头,“长兄读了很多兵书,大伯还给他找了个师父,是什么将军来着,我忘了。”
不知何时瑛儿的秋千停了,小小一个人儿,坐到了苏如画的怀里。
揉揉瑛儿的小身子,继续问璘儿,“长兄现在在哪?”跟了位将军,那是去守边了?
“不知道,从军去了,去了哪我可不知道。”璘儿头摇成了波浪鼓。
“不是还有一个兄长吗?”再问问他家二哥。
“哦——”琦儿低下了头,声音比之前小了很多:“二哥这次进京,是想弃文从武,要拜入一个将军门下,好像要替将军管钱粮——这是我偷听的,不是很清楚。只可惜被山匪杀了。”
苏如画的脑子中一道闪电劈过,她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本来只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孩子的族人,打听明白情况再决定是否把孩子送回去。如果族中关系太过繁杂,没了爹娘的孩子回去怕受气,那样的话就不送回去了。没想到有这般发现。
忙问:“你二哥叫什么?多大年纪?那位将军可曾见过他?”
“二哥叫柏瑜,十月初八满十四岁,头次进京,将军应该是没见过他的。”好似看出了姐姐的情绪变化,琦儿追问:“姐姐是认识二哥吗?”
根本没注意到琦儿的追问,她抑制不住的,心脏砰砰的撞击着胸骨,几乎要跳出来了。
这会不会是她的一次机会?
冒名顶替,女扮男装——这些之前她都想过,只是去顶替谁是个问题,现在一切就在眼前。
“那可有什么信物?”苏如画不由得收紧双臂,怀里的瑛儿不舒服的动了动,她才发现了自己的紧张。
琦儿不知道信物是什么,摇了摇头,“不知道,那个物是什么?”
“就是证明他是柏瑜的一个什么东西。有可能是一块玉,也有可能是一封信。”快想一想。
琦儿还是摇头,“应该是没有。”
“那,”苏如画咽下口水,努力控制住手的颤抖,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