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两。
那么按照市舶司规定,负责护航的军队,就可获得三万两左右的报酬,也就是百分之三。
如遇战事,这个分成还要高上不少。
这是不算在朝廷税收里的。
吴王所言分给卫渊的利润,不是以几成计,而是整整一倍。
也就是说,百万两利润,吴王要给军队三万两,再给卫渊三万两。
可别小觑三万两。
因为百万两利润中,要有十万两,是给朝廷,这还是寻常运输丝绸的税收,十抽一。
若是涉及到一些比较机密的商品,比如军器、铁器等,其税收可能就是十抽四五了。
然后还要分摊给各级商贩,真正到手的利润就比较少。
可见,吴王为了尽快去做海运的生意,是下了决心的。
“这事,得等我了到了两浙之后,再做定夺。”
如今,卫渊对于两浙所有的情报大都来源于皇城司,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他必须亲自去了才能知道。
吴王颔首道:“你能来,本王就已经很高兴了,至于本王向你所言之事,倒是并不着急。”
“你这一路,可能要遇到不少商贾、官吏来献殷勤,你可待价而沽。”
他对自己出的价格很有信心。
卫渊也不再说些什么。
返回军中之后,他先是问向杨怀仁,
“本帅离去这几日,军中可有异象?”
东南一行,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说不明白。
新军里有无皇帝安插的探子,也不清楚。
总之,事事都要小心谨慎为上。
杨怀仁摇头道:“一切正常,请卫帅放心。”
“只是,沿途有很多世族、官吏乃至商贾,都想来拜见您。”
“末将以行军为由,都拒绝了。”
世族商贾来寻卫渊,无可厚非。
官吏来寻,有一半是想挣点钱,另有一半,是想挣功绩。
一旦可以率先插手海运,所赚银钱能抵一地几年税收,这不是功绩是什么?
届时吏部评审,少说也得官升一级。
如果说,范纯仁前往东南,是处于无人问津与恭迎的情况。
那卫渊真就是截然相反。
范纯仁需要亲自到了苏州,才能被该地刺史接见。
这也算是朝廷的规矩。
而卫渊并未前往苏州,人家苏州的名门与官吏们,就已经坐不住了,上赶着要巴结卫渊,这就是双方差距。
毕竟,谁让卫渊的手里有兵呢?正如吴王所言,这就是权势!
范纯仁?不过是傀儡罢了!
东南,是卫渊说了算。
“传令下去,咱们前往两浙不过州府,沿海而去,如有官吏、商贾等前来,一律不见。”
“本帅要巡视两浙海防事务。”
大周虽然没有水军,但是确有海防,即在沿海一带,设城堡、瞭望台、烽火台等。
海防兵力与苏杭重镇城防兵数量大抵相同,约有两三千人左右。
当然,对于装备优良的禁军而言,这些都是着布甲,不堪一击的杂牌兵。
但纵然是杂牌兵,也没理由斗不过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