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这话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很残酷的现实。
当初中新国际的创立,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国内压根儿就没有成型的专业半导体制造设备。
而作为一项战略产业,相关的半导体技术和设备,想要引进,自然也是受到了严格输出限制的。
所以,别说当时刚投入量产的130纳米技术了,主流的250~350纳米技术,想要引进到国内,都不太可能。
比如华虹NEC,用的就是落后四代的500纳米。
因此,景如章和中新国际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主流的逻辑芯片制造,而是打算从存储芯片上着手,因为欧洲的存储技术,是不受输出限制的。
而只要有了技术基础,再去开发逻辑芯片上更先进的工艺技术,就相对要容易的多。
更何况,相对于逻辑芯片制造,存储芯片的生产工艺流程要简单一些,却同样需要严苛的标准和精细程度,正好用来培养锻炼出一批成熟的技术员工。
但即使如此,为了购买相应的设备,还是不得不把中新国际的注册地,放在了开曼群岛,属于外资性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新国际是享受不到国内相关产业优惠政策的。
所以,为什么中新国际从成立之初,浦江方面就没有给予更多的资助和投入,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华虹NEC和宏利半导体上?
原因就在这里了。
包括前几年对中新国际股份上不断的减持,同样是也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而不是单纯的,因为景如章不断的“盲目扩张”下,中新国际在盈利能力上表现出来的疲软。
但景如章还是另辟蹊径,于困境中先后与东芝、富士通以及欧洲微电子研究所完成合作,把存储技术从210微米,经历了160纳米和130纳米,而走到了90纳米的技术水平上。
然后更是因为昆仑的乱入,而一步跨越到了65纳米到45纳米的先进逻辑芯片制程工艺上,完成了逆袭。
只是老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
中新国际在技术上的领先,就必然会引来群狼环伺的觊觎,其它竞争对手,或许还暂时奈何不了它,但岛积电手里,却是捏着一个很大把柄的。
因此,只要瞅准了机会,岛积电就肯定不会心慈手软。
而这一次重启侵权诉讼,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证了……
所以可想而知,背后拥有那么多境外资本的中新国际,都处处被限制和针对,那么昆仑想要涉足芯片制造,所面临的,自然只会比之更艰难无数倍。
毕竟,芯片制造可不是有新进的技术,就能顺理成章的,去造出来性能优异、先进制程的芯片的。
它需要各种各样先进的设备、材料和高端技术人才。
抛开相关的技术人才不说。
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蚀刻机等精密设备,电子级磷酸、硫酸、功能性蚀刻液等化学品,强酸碱、有机溶剂、液氮等化学试剂,环氧树脂、丙烯酸酯、银桨等电子封装材料等……大多数都需要依赖于进口。
这还不算完,其它诸如半导体材料、化工品、气体、检测用化学试剂等,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只能向国外采购。
所以,人家但凡想要拿捏你,随便在几个关键点上限制一下,就足以让你陷入困境了。
别的不说,单只是后世众所周知的一個光刻机,就足以把你拿捏得死死的了……
这才是陈亚军最担心的一面。
他知道昆仑在研发上的恐怖能力,但即使再强,也是不可能单枪匹马,解决这所有一切的,那不现实。
还是那句话,单只是一个光刻机,就不是昆仑能搞出来的……
但很显然,杨振却是没有这方面顾虑的。
接下来的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
而且,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或许是一场灾难性的危机,可是在杨振看来,却是恰恰相反的,于他来说,这其实更像是一场天赐良机。
韩筱的风润投资,可以借此积累起来雄厚的资本,为接下来在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构建,提供相应的融资渠道。
德皮尔的乌托邦资产管理,可以借此抄底优质资产,完成对金融渠道和必要产业环节上的布局和补充。
汇酆银行是一个,ARM是另外一个。
而在国内,杨振自然也不会甘寂寞,他从一开始,看上的就不仅仅只是景老和他的团队,其实,也同样瞄上了中新国际。
不是要整个儿吞下对方,更不是想染指对方的控制权,而是直接收购对方一部分的产业……
比如还处于亏损经营状态的京城厂和蜀都厂,甚至是正在建设的鹏城厂。
只要在这场诉讼官司结果出来后,景老还是和原来历史上一样,被排挤出中新国际。
那他所倡导的菱形布局产业链,就有很大可能会被推倒。
原有的轨迹里,是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些产业,如果有的话,可能早就折现弥补自身的巨大亏空了。
要知道在那条发展轨迹中,即使大唐已经入股了,但其时中新国际的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