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微微一笑,语气沉稳而笃定:“资金问题你完全不必担心——这笔资本,将由我在中国的投资公司全权承担。“
“这牺牲是不是有点大了?难道你要放弃未来的天量收益吗?”李富真立刻问道。
对于林源在中国国内的投资,她非常的清楚。
因为最初她和林源开始合作,就是基于中国国内的投资平台的。
三星集团是这个项目的原始股东,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取得了超过80%的账面收益。
也正是因为这巨大的收益,才使得她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集团内很多元老的支持,让她之前获得了和自己哥哥争夺继承人的资格。
无奈李健熙的偏心,使得她不得不用类似于“政变”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夺权。
但无论怎么样,中国投资公司的项目,都是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她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难道为了这笔资金需求,现在就要出售股分,换取资金吗?
这是不是在做杀鸡取卵的蠢事啊?
李富真和林源都知道,这个项目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甚至收益增长都还没进入主区间。
按照林源给她的项目愿景描述,未来十年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爆发期,那时候收益至少是8倍起步。
才喝了一口汤,就要把整锅肉都让出去吗?
李富真静静的等着林源回复,她知道林源绝不会做这种蠢事。
林源点头道:“由国内投资公司提供资金,但不代表要出售股份,可以用公司债券的方式。”
“可中国投资公司的量级,没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发债吧?”李富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林源的国内投资公司,最初是从100亿美元起步的。
后期经过了三轮融资,再加上资产的增值,目前估值超过800亿美元,2009年之后可以跃升到2000亿美元,2015年前甚至能达到7000亿美元以上。
但无论将来的前景有多美好,当下就只值800亿美元。
以800亿的资产规模,发1000亿美元的债?
这必然是违法的,监管审批那儿就过不了!
根据中国《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
同时还要满足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债券一年利息。
这是从净资产规模,以及盈利条件,两个方面一起锁死了发债的上限。
林源国内投资公司的利润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受限于资产规模,就算是能够按照顶格的40%比例发债,那也就是320亿美元顶天了。
剩下的680亿美元呢?
林源没让李富真猜,而是继续解释道:“剩下的680亿美元,将依靠政府的专项政策性贷款。”
李富真犹豫了一下问道:“中国政府真的能提供这么大笔的贷款吗?就算是再想要支持这个产业,也很难把这么一大笔资金贷给你。因为项目风险完全溢出了。”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专项基金等方式向企业提供定向扶持,像芯片产业链这样的高端制造业,必然是政府极为渴求的项目。
因此林源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立刻就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兴趣。
但如同李富真所说,最大的障碍是风险。
这么大一笔资金拿出来,全部贷款给林源的企业,无论从风险还是政策角度,都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只是因为林源的声望和影响力,就拿这么大笔的资金提供贷款,那么无疑会被质疑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
林源点点头:“我用林源影业的股份,作为抵押担保了。”
李富真:“……”
如果拿林源影业的股份,这种资本市场上的“硬通货”来做借贷的抵押担保,那确实可以规避上述所有的风险了。
这使得政府在出借资金时,也不用担心受到各种指责。
“如果我用赎买的方式,那么韩国方面在项目审批方面的顾虑,是不是能够打消了?”林源问道。
李富真肯定的点点头:“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审批不会遇到任何麻烦的。”
怎么可能不接受呢?
林源用这种方式,承担起了整个芯半导体公司最具风险的资金来源。
这使得韩国方面,可以极大的减轻项目不确定性,凭借着技术和人才入股,就能获得近三分之一的项目收益。
这样的合作,要是谁阻扰,恐怕就要反过来被喷成渣渣了。
“你付出了那么多,却只拿到这么少的收益,不会感到委屈吗?”李富真小声问道。
“非常之时,必须行非常之事。”林源肯定的答道。
此时的国内,正承受着技术封锁。
在林源的方案中,成立一家美国公司,整合日韩资源,生产基地放在韩国,然后让国内配合优惠条件,把一部分产能放到国内。
这无疑是在游走在边缘地带。
但哪怕只是把一些落后制程先搬到国内去,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游走在边缘地带,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被挑刺找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