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间,八路军东北反攻战略已经显露了真容。简单来说,就是80万大军南北两线出击。南线部队以大旅长886旅为核心,约40万部队稳扎稳打进攻锦古线。北线则以独立支队作为前锋,另外额外带着近20万兄弟部队,逆着当初满清居庸关入寇的道路,以机械化野战行军方式,横穿800里草原大漠,攻入东北大平原。为了抓住鬼子目前防御空隙,防止鬼子以关键河谷或者城市阻挡八路军前进,第一阶段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快。利用坦克、装甲车、卡车等机械化装备,以闪电战方式扑出去,出其不意抢占西拉木伦河河谷。而后,凭借着独立支队强大战力,在通辽地区击溃敌人一部,在沈阳以西位置再次击溃一部,打通承锦/锦古线。一旦打通这条铁路,八路军后续部队和云烟厂弹药,就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张家口怀安县附近,然后经大概120公里山路,抵达古北口北侧承锦铁路,然后继续沿铁路输送到前线。虽然仍然不算方便,但整体保障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到了那个时候,八路军就可以从容攻略东北,一边开展土地改革,一边抢占鬼子投资十多年的工业设施。一旦消灭或者驱逐关东军,彻底消化东四省地区,动员起东北的数千万群众,那八路军就彻底拥有了可以跟鬼子分庭抗礼的本钱。甚至,未尝不可以抢在漂亮国之前,发起对鬼子本土的战略轰炸。……………………反攻计划已经很完善,但实施起来却十分不易。虽然目前八路军已经收复大同、乌兰察布、包头等大片蒙古地区,也赢得了广大牧民的拥护,但考虑到鬼子已经经营蒙古多年,安插人员无数,数十万大军一旦出击,必然会很快被鬼子知晓。也许初期鬼子们不会猜到八路军敢跨越400公里草原出击东北,但随着部队快速向西拉木伦河河谷挺进,鬼子们必然会察觉到八路军的意图。这个时候,围绕河谷地区的争夺就会十分关键。独立支队要想成功实施反攻战略,就必须尽快赶赴并拿下西拉木伦河河谷。按照参谋部的估计,独立支队先头部队必须最晚于3月9日清晨前抵达。而整个主力部队则最晚不能晚于3月10日。也就是说,独立支队要以200公里/天的越野行军速度快速前进,用两天时间跨越包括河谷在内的440公里距离并发起作战。这绝对是一个军事史的壮举,也是一次相当冒险的突击。要知道,二战初期汉斯国部队闪电战的最快推进速度,也不过是闪击波兰腹地时的90公里/天。毕竟闪击不是傻大胆的往前冲,而是要综合考虑后援、情报、后勤补给等等诸多细节。不然,闪电战只会变成一次有去无回的孤军深入。但张云、老家、总部等大佬们在综合分析后,仍然认为独立支队可以办到。原因很简单,汉斯国闪电战的作战对象,都是欧洲的工业国家。虽然波兰、法国等部队由于事发突然,部队反应不及,难以组织有效抵抗,但汉斯国突进的地区大都是工业小镇密集的区域。这些地区路网发达,人员密集,防御部队拥有较好的阻击条件。因此汉斯国的突击部队不能前进太快,且必须占领一些关键点位。这就拖累了其挺进速度,使得其哪怕在路况较好的法国、波兰等地,也不敢放开手挺进。但独立支队此次突击不一样。挡在独立支队前面的,仅仅是无尽草原和部分牧民,并没有可以抵抗的力量。独立支队要克服的,是草原糟糕的路况以及难以保障的后勤补给。这两个难题中,后勤补给自然由张云套现解决。按照张云计划,他将跟随部队一路前行,并每隔50公里就套现一次物资。如今他的套现距离是5公里,完全可以行进中在选定好的位置套现大量油料、粮食、淡水、弹药和维修零部件,并安排两个连(3000余人)和防空部队留守,从而组建一处后勤补给站。后勤补给站可以给过往坦克、装甲车、卡车补给油料,给战士们补给粮食淡水,并给故障车辆提供保养维护营地。8个大型补给站,就可以为40万部队穿越草原提供足够支持。相比之下,草原糟糕的路况才是真正制约独立支队的难题。虽然规划的路线都是成熟的商路,加上如今干旱少雨,不至于出现沼泽泥地,但参谋部预判前进部队高速挺进中,必然会有大量坦克、装甲车、卡车等因为机械磨损故障掉队。但,前进部队不会等他们。没有故障的车辆将继续前进,一直到抢占河谷后才会停歇休整。而所有掉队人员自行到附近补给站集合,维修车辆并继续前行,并在河谷东侧汇合追赶上前方部队。过了河谷,就是东北的广袤平原。到了那时,鬼子已经无法封堵己方,只能与己方野战硬拼或者退守城市。退守城市自不用说,独立支队完全可以安排兄弟部队留守对峙,主力则绕过主要城市,一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