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格外的热闹。
昨儿看到皇上出宫的不止右相和延平王世子他们,还有几位武将和文官之子。
若只是皇上一人,这些人还不敢确定是皇上出宫了,但元公公也跟着,那必是皇上无疑了。
文武百官都不赞同皇上出宫,万一皇上在宫外有闪失,那可是国祸,尤其皇上至今还没立储,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继承皇位都是个问题。
在上朝之前,百官们就议论纷纷,结果聊着聊着,发现问题了。
有些人是上午看到皇上出宫的,有些人是下午,你以为我记错了时间,我以为你老糊涂了,甚至起了争执。
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皇上昨天不止出宫了一趟,而是出去了两回。
然后百官们就不明白了,宫外是有什么事,让皇上出宫一趟不行,还出宫两回的?
百官们心底跟猫挠了似的,非要弄个清楚明白不可。
等上早朝,右相正准备问呢,皇上没给他开口的机会,“右相有什么事待会儿再禀告。”
可怜磕伤脑袋,这会儿还晕乎乎的右相,话到嘴边,还给咽了回去,站回队列。
元公公打开明黄圣旨,高声宣读。
几乎每读一句,百官们眼睛就睁圆几分。
圣旨昭告天下,当年宸妃案子存在重大冤情,虽然还不没查出来是谁算计了宸妃,但宸妃无辜是肯定的,颜府受宸妃案子牵连,被抄家灭族,皇上要还颜府一个清白,将当年查抄的颜府大宅等还于颜府。
元公公宣读完圣旨,大臣们前后议论,颜府大宅之前不是被皇上赐给凌王了吗,而且颜府当年已经被灭门了啊,将查抄之物归还,也无颜府后人继承了啊。
皇上这是拐着弯的让凌王继承颜府家产?
这念头一起,就被大臣给掐了,就冲皇上对凌王的疼爱,宸妃没有背叛他,储君之位就是凌王的囊中之物啊,将来大楚的江山都是凌王的,哪用得着来这么一出?
大皇子也在殿内,茂国公出列道,“颜府已经灭族了,再无后人,已经没有赐还查抄的必要了。”
皇上瞥了茂国公道,“朕既然下这样的圣旨,自然颜府有后人还活在世上。”
茂国公愣住,脱口道,“这怎么可能?当年皇上下旨处决颜府满门,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颜府怎么可能还有人活在世上?”
皇上看了刑部尚书一眼。
刑部尚书当即站出来道,“茂国公有所不知,当年太后感念颜老太傅对朝廷的贡献,曾私下给我一道懿旨,要我帮着保颜府一丝血脉,当年我想救颜老太傅但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救几个颜家小辈……”
茂国公,“……!!!”
大皇子,“……!!!”
两人脸色一个比一个震惊。
太后让刑部尚书保颜家一丝血脉?!
这怎么可能呢?!
两人都不信。
但他们也清楚就是借刑部尚书几颗胆子,也不敢捏造这样的事实。
再者当年宸妃出事后,皇上将凌王贬去看守皇陵,茂国公曾问太后要不要派人去……太后严令他不得做这样的事,凌王再怎么样也是皇上的亲骨肉,她还不至于做残害自己亲孙儿的事。
茂国公想着宸妃死了,颜府满门被灭了,凌王被皇上贬去看守皇陵,已遭皇上厌恶,再加上当时凌王也才十二岁,再无翻身的可能,便什么都没做,以至于留下后患。
到今日今时,他们才知道太后不止留着凌王的命,她甚至在明知道皇上要处决颜府满门的情况下,要刑部尚书保颜家一丝血脉。
太后是吃错药了吗?!
要不是在早朝上,茂国公都恨不得去质问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她口口声声帮大皇子,结果拿先皇御赐的免死金牌救大皇子的仇人晋王,现在又帮凌王,太后就是这么支持大皇子的?!
茂国公气的咬紧牙关,嘴唇发青。
文武百官们刚刚还怀疑宸妃的案子是不是真存在冤屈,有没有可能是皇上更属意凌王,想立凌王为储君,只是凌王受宸妃牵连,宸妃不翻案,凌王就没立储的机会,所以来了这么一出,毕竟圣旨只说这案子存在冤情,但没有摆出任何的证据。
不过皇上自己不介意宸妃给他戴绿帽子,百官们谁还敢揪着不放啊,再者论聪慧,皇上诸位皇子中,确实没人比得过凌王。
现在知道颜府还有人活着,而且是刑部尚书奉太后懿旨救下的……
能做到殿前大臣的都不是蠢臣,太后是什么人,她不喜宸妃的事,大家都知道,太后可能会念在颜老太傅对朝廷的贡献,让刑部尚书救颜家人?
就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也没这可能啊。
对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来说,哪怕位极人臣,也不过是他们玩弄权术的棋子垫脚石,追随者给予高官厚禄,反对者置于死地。
太后不可能会在乎颜府灭不灭门,这其中一定有不为人知的事发生,就和太后拿免死金牌救晋王一样,单从太后这做法,宸妃当年必然是被人算计的。
如今的朝堂随着谢景殷出局,只剩两派了,一派是拥护大皇子的,一派是支持谢景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