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消渴症(1 / 2)

因此,本方中,重用葶苈子利水泻浊以养心,川芎活血益气以养心,香附、乌药行气消滞以养心肾,酒精泻浊保肾以益心;应用川牛膝通畅肾经、膀胱经等经络以解“上下不通、隔塞闭绝”之弊;再用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生甘草调和、补中。

陆长清给中年阿姨开好药方后。

让陆长清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你要说现在三高症患者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年轻化。

如果发现一个村里有高血压患者,可能不止一个。

现在高血糖引发的糖尿病,也是那样。

接下来。

陆长清给几個老人看病,也有出现高血糖,糖尿病的情况,只是症状有的严重一些,有的没有那么严重。

而他们早已习惯依赖上了降血糖的药。

即使是那样,还是没有能够完全控制住血糖的情况。

这让陆长清想起昨晚和孙逸鸿讨论起肝阳上亢,也就是高血压的情况。

在陆长清看来,这糖尿病的情况,似乎和高血压一样。

实际上,古人对于糖尿病的记录还是很多的,而且很多是史书明确记录的。

第一个有记载的糖尿病患者,是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所以后人也把这种病称为“长卿病”。

比司马相如更加有名的是杜甫,一代诗圣杜甫也是糖友,他曾写下:“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竭太甚,漂泊公孙城。”

不过,杜甫从不注意饮食,喜欢喝甘蔗汁,还因吃得多而洋洋自得地说:“加餐可扶老,食慰飘蓬。”

最后,杜甫因为糖尿病并发症,58岁去世。

孙逸鸿的先祖孙思邈,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他注意到了糖尿病人的致病机理和逆转的案例,在千金方中是这样论述消渴症的治疗方案。

“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古代也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症”,孙思邈的这段论述浅显易懂,犹如白话。

糖尿病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少饮酒,第二要少夫妻生活,第三少吃盐和五谷。

能做到这三点,不用吃药也可以逆转糖尿病,做不到的话,就算吃多少金丹也没有用,切记切记。

第一点和第二点应该不用多说了,现在的糖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第三点少盐和面,就真的是让陆长清不得不钦佩药王当年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认识水平。

唐朝的时候,可是把盐当成好东西。

李白喝酒的时候,曾经用“胜雪”来形容菜肴丰盛,但是孙思邈却看到,盐是伙同糖尿病危害健康的元凶之一。

孙思邈用的是中医学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的,比较容易理解。

用今天的眼光看,如果盐食用较多,首先会影响胰岛素,破坏胰岛素的平衡能力,导致血糖升高;第二是盐吃得多会影响肾功能,容易引起的并发问题;第三,多吃盐会升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非常危险的,并且会引起心血管等方面的并发。

至于孙思邈说到面,可不单单是面,而应该解释成五谷。

因为孙思邈出生于陕西,他的主要活动范围也集中在北方,当时的北方主食就是面食,米饭是基本看不到的。

而且古人一般用具体事物指代一类事物,这是用词习惯。孙思邈也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概念,所以他所说的面,就是代表了全部高碳水化合物的粮食。

他强调说:“安身之本,必资以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身也”。也就是说,饮食是身体健康的本源,如果吃得不对,就算找到再好的医生也没有用。

除此之外,诸如其他名人,也是死于糖尿病。

首推曹丕,曹丕超级爱吃糖,简直嗜糖如命。

他是典型的糖尿病去的。

曹家有糖尿病遗传史,曹丕的表弟卞兰死于“苦酒消渴”。曹彰、曹植均有“嗜糖”的喜好,而且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

根据历史记载来看,曹丕是嗜糖如命,常吃的有橘子、石蜜、甘蔗、葡萄。

还有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也是明显的糖尿病患者,腰腹过大;腿部溃烂且有异臭,视力明显退化,死前几乎瞎了,喜怒无常精神不稳,

这些都是典型的晚期糖尿病并发症。

《旧唐书》: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严庄亦被捶挞,庄乃日夜谋之。立庆绪于户外,庄持刀领竖李猪儿同入禄山帐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头常有一刀,及觉难作,扪床头不得,但撼幄帐大呼曰:“是我家贼!”腹肠已数斗流在床上,言讫气绝。

历史上不少名人都被记录有这种类似糖尿病的而早死。

但是,大多数要么是皇帝,名人,要么是权贵,地主。

这真正说明了,古代得了这种高血糖的患者,基本上都是富贵病。

普通人,甚至农民根本就没有机会得这种病。

因为在古代

最新小说: 追爱999天:安少请入怀 关于你的一切 [星际]假千金她不想当女帝 顶级美貌 晚风甜吻[先婚后爱]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荒野大逃亡 靠和对家炒cp续命 长安街444号[无限] 重回八零年代,我空间能囤亿万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