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晟铭沉默了一会,道:
“应天必须重建,财政拿出方案,预留出足够的资金作为重建应天的钱。”
听到皇帝吩咐,康启明面色一苦,不待他向皇帝哭穷,周晟铭打断道:
“皇室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重建应天。”
见皇帝扛起了责任,康启明不再说话。
善后工作所需的资金异常庞大,重建不说,单单被收编的顺军就要全体换装,新增加的军舰需要养护。
大部分国家为什么不玩战列舰,买得起养不起啊。
一艘战列舰每年所需的养护费用,甚至超出了一些小国的全年财政收入。
不过,统一中洲的帝国可以利用南方财政,税收虽然因为战争可能暂时收不上来。
但发达的南方轻工业想要复苏不要太简单。
南顺高层出逃之时带走了一批工业设备,全是军工业和重工业有关的。
对于这些东西,大明反而看不上眼。
军工不通用不说,南顺带走的重工设备比起大明在北方生产的设备,完全不值一提。
朝会最后,周晟铭做了一个让大臣们无比纠结的决定——南巡应天。
作为两京之一,又是太祖皇帝的陵寝所在,皇帝完全有理由在收复应天的第一时间过去祭祖。
皇陵在交战过程中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明军不敢向这里开炮,顺军也有意避开陵寝所在。
除了祭祖,皇帝亲往应天对于南方来说也有正面意义。
表明乾武皇帝不会厚此薄彼,能加快南方之民的归属感。
当然,风险也是有的。
现在的南方还没有彻底肃清,皇帝急吼吼的跑过去遇到有心之人的话......
特别是还呆在岭右的南顺,绣衣处又不是吃白饭的。
“陛下,是否待局势安稳后再决定南巡应天?臣怕...”胡军曦忍不住劝解道。
周晟铭挥手打断了想要继续劝说的胡军曦,道:
“正是因为局势不稳,朕才要前往应天,这样可以加快消除南北隔阂。”
“再说了,朕的锦衣卫和禁军又不是摆设?”
说到这时,周晟铭的目光看向陆长风、陈昭阳和禁军统领赵庆胜。
至于暗卫,这支部队只存在大臣们的口述中,谁都不知道暗卫有多少人,统领在哪?
迎着皇帝的目光,三人起身中气十足道:“誓死保证陛下南巡之安全。”
见事情定下,胡军曦和想要继续劝说的大臣都闭嘴了。
......
散朝后,周晟铭带着侍卫赶往太后所在的颐宁宫。
此时的徐瑾瑜在花园修剪着枝丫,颇有一种田园自得的气氛。
听说皇帝来访,徐瑾瑜放下剪刀,接过太监递过来的手巾随意擦擦。
“母后,朕决定不日南巡应天,祭祖的同时安抚南方之民。”
来到徐瑾瑜身边,周晟铭直接告知了他的决定。
徐瑾瑜没有像胡军曦一样反对,反而说道:
“祭祖乃大事,除了陛下,哀家和所有皇室成员都必须去一趟,这才是大明皇室该有的态度。”
听到徐瑾瑜的提醒,周晟铭只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皇帝孤身一人前去“作秀”,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全体皇室“作秀”所带来的效果。
而且,这个大明帝国的宗亲算来算去也才三十几人。
不是先祖们不能生,而是残酷的淘汰制度让大部分宗亲沦为庶民,真正能上族谱的,每代皇帝也就二三十人。
这既可以保证宗亲不会成为帝国的蛀虫,也能留下真正对皇帝有用的宗亲。
只不过这样一来有一个弊端,留在朝堂的宗亲都是人才,不免容易诞生权臣或者窥探皇位的野心勃勃之人。
晋王就是明显的例子。
“朕同意母后的建议,那朕这就下去让人通知。”
点点头,周晟铭说完转身就想走,不成想徐瑾瑜的声音幽幽传来:
“皇儿啊,您也应该去看看您的弟弟了,晟植已经14岁了。”
听到这,周晟铭浑身一震,回头看着徐瑾瑜。
许久之后缓缓点点头,抬脚走出颐宁宫。
徐瑾瑜提起周晟植不是有什么想法,而是在提醒皇帝,他还有一个血亲弟弟,先皇还有一个儿子在皇宫呢。
自从把周晟植交给“专人”教导,周晟铭开始的时候还会时不时的问起他的情况,后来干脆就像遗忘了一样。
反正周晟植的忠诚度在万太妃死后不久就锁死了,周晟铭根本不担心弟弟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太后的提醒不无道理。
皇权从来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建立巩固的,需要很多帮手,但论氏族皇权来说,宗亲又是皇权的天然盟友。
走出宫殿群,周晟铭开口道:“走,去朕的弟弟那里看一看,顺便也去看看梦琪。”
黄钱赶紧躬身在前头带路。
周晟植算是被皇帝变相软禁了,只能在永福宫之内活动。
不过,一些节日或者皇太后想要探望还是可以出来的。
来到永福宫,把守殿门的禁军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