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换成鱼,这鱼别看小,炖成鱼汤可是大补。今儿三大爷算是让你占个便宜,三条大鱼换你两根骨头,怎么样?”
“不怎么样。”
三大爷话音刚落,李爱国骑着自行车立刻走了。
三大爷伸出手朝着李爱国的放下,挥了挥:“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儿,我可是好意啊!”
三大妈:“.”
她扭过了头去。
裁缝铺此时很热闹,陈行甲和陈行乙两家人全都来了。
陈方轩那边因为听了陈雪茹的意见,提前购买了一批粮食藏在了地窖里,所以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要好。
两家人经常过来“打秋风”。
这年月分了家还是一家人,更别说陈家没分家了,也没那么多讲究,陈方轩也不可能有意见。
等到李爱国和陈雪茹到来,自然是更加热闹了。
这次李爱国又带了不少东西,大嫂和二嫂都喜得眉眼弯弯。
跟以往不同,这次大嫂见到精白面和牛骨头也不敢再大声嚷嚷了,而是悄悄帮着拎到了屋里面。
陈方轩有些担心的看着李爱国:“爱国,这又是精白面,又是牛骨头的,你没犯错误吧?”
“爹,您放心吧,这是爱国哥所在的包乘组得了全国先进包乘组,机务段里面给的奖励。”陈雪茹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
陈方轩这才算是放下了心。
那么多精白面和牛大骨,要是被人揪住了小辫子,那就麻烦了。
随后,李爱国把从保加利亚带回来的小礼物分给了众人。
保加利亚没有什么有名的特色礼物,最有名的精油肯定不能带回来。
好在铁组开大会的时候,组委会给参会者准备了不少纪念品。
其中有铁质徽章,徽章上面有铁组的标志,红色的旗帜和1959的字样,看上去倒是不错。
大哥和二哥分到了两枚徽章,显得特别的高兴,这玩意别在身上,走在大街上特别有面子。
大嫂和二嫂的则是一种名叫“三月花”的手工小饰品。
它由红白两色绒线编制而成,代表着对家人的祝福,传说可以驱赶冬天,迎接春天。
李爱国拿出来的两枚,是参加斯拉夫切夫儿子生日宴会的时候,斯拉夫切夫的妻子,那个善良的保加利亚女人送给他的。
据说还是她亲手编制而成,特别具备保加利亚特色。
大嫂和二嫂也显得很高兴。
“这小玩意可真精致。”
大嫂将三月花小心的藏走衣兜里:“等上了班,我要带给我们班组的姐妹们瞧瞧,这可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东西。”
李爱国清楚大嫂的性子,再加上这些东西全都通过了外事部门的鉴别,所以也没多说什么。
他给陈雪茹使个眼色,陈雪茹从帆布兜里取出一瓶酒递给了陈方轩。
“爹,这是爱国送你的酒。”
看着酒瓶上的保加利亚语,陈方轩嗔怪道:“我这么大年纪,还要什么礼物啊。你们就是喜欢乱花钱。”
嘴上抱怨,他却紧紧的攥住了酒瓶子。
甭管这酒的味道怎么样,摆在家里当个装饰品,足能让那帮老伙计们眼馋了。
几人闲聊几句,陈雪茹跟大嫂和二嫂去逗弄小九斤了,李爱国则跟陈行甲和陈行乙闲扯了起来。
陈行甲在木材厂,现在虽然升任了研究员,口粮还是削减了不少。
大嫂还要经常帮补娘家,他家的日子过得比较难。
陈行乙在长辛店机车厂,因为现在有机车外销计划,长辛店机车厂负责制造火车车厢,所以上面特意拨了一大批粮食,家里的情况稍微好一些。
陈行甲点上根烟说:“也不知道明年怎么样?现在每天厂里面的食堂也开始限量了,每天定量二两粮食。我们搞技术的还好,车间里的工人干的活儿比较重,已经有点受不了了。”
“明年的情况估计也不会太好。”李爱国抽口烟道:“不过也不用担心,咱们家短不了吃喝,只是别对外张扬。”
陈行甲和陈行乙都不是傻子,其实早就从陈方轩那里看出了端倪。
谁家过年能连着吃三顿饺子?
还都是白面包的饺子,里面有肉。
他们原以为藏粮食是陈方轩的主意,现在想来这个妹夫也出了不少力。
陈行甲和陈行乙互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咱们得小心点,尽量过来吃,别带出去。”
“大哥,这事儿咱们俩知道就行了,别告诉大嫂,我这边也瞒着媳妇儿。”
“知道了。”
陈方轩此时把粮食藏好,也从凑了过来:“爱国,你们大院里情况怎么样?”
“基本上过得去,咱们这里是京城,有外地的粮食支援,只要省着点吃,也饿不死人。”李爱国道:“现在只是计划内物资短缺,等从外面采购到了粮食,情况就会好一点。不过还需要一段时间,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
李爱国倒不是故意安慰陈方轩。
现在海克斯科技已经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港城跟袋鼠家,枫叶家等几家人进行了接触。
只要打通了运输渠道,粮食船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