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报人!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评报人。
所谓的评报人有些类似茶馆中的说书人,不同的是评报人的评论对象是大明日报上的内容,对大明日报上的政令等等进行解读,然后联想等等。
只要你别刻意的抹黑朝廷、误导百姓,朝廷也不会管,相反还支持,毕竟单靠百姓自己理解政令的确是有些慢了。
假借评报人之口将政策中不方便由朝廷说出来的话传达给百姓们。
其次就是将一些可能会被误解、过度解读的点给提前引爆,将舆论掌握在朝廷手中。
你还别说,这些评报人在酒楼、茶楼之中混的算是相当可以,平均每月都有七八两银子,遇见大气的客商随手打赏个十两八两的也是有的。
没错,两人都是自大明日报开办之后京城最出名的几位评报人之一,而且还是锦衣卫麾下的。
两人都是众所周知的对头,十次有八次是对着干的,现在竟然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看起来关系还很融洽,怎能不让人吃惊。
刘老三抹了一把头上的密密麻麻的汗珠,抓起桌上的茶壶咕嘟咕嘟的灌了一口,喘了口气“老李,该说的我们都说了吧,没遗漏什么吧?”
“好像没……”
李秀才随口回应了一句,但还没有说完又道“嗯,有一点!”
“哪一点!”
看着紧张的刘老三,李秀才摆了摆手“路引禁令的事儿,咱们好像还没有说。”
“呼……”
刘老三长长的出了口气“这一点暂时没人关注,晚上我们再整理一下,明天茶楼讲讲呗,反正每次这种大消息都会经历好长时间。”
“也是……”
嘎吱……
小院的门打开了,进来了一名带着斗笠的汉子,院中两人见状同时起身,恭敬道“见过千户大人。”
“免了!”
来人摆了摆手,从袖口中掏出一大叠纸张递了过去“这是今天新整理出来的一些问题,你们今天好好看看,接下来的半个月主要是围绕着商事的事儿来展开!”
“是!”
刘老三恭敬的接过纸张,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千户大人,咱们今天是不是太生硬了一些,会不会让人生疑?”
“没办法,海贸的表现超出了朝廷的预期,而海贸的商队已经回来近十天了,咱们没时间提前去铺垫、挖坑了,与其让下面的人乱猜,进而产生嫉妒,不如朝廷主动引导。
这也是为什么数据只是告示的形式张贴,而不是能反复观看的大明日报了。
至于说会不会引起人猜疑倒也没什么,猜不到的永远都不会知道,猜到的人也不敢乱嚼舌头。
等忙完这几天后,由锦衣卫出面将你们‘抓走’,给这件事儿降降温。”
李老三和李秀才两人猛地一惊,瞬间站直了身体,但随即又微微躬身,仿佛是没有听见一样,可嘴角却是挂着丝丝的笑意。
对于两人的表现,带着斗笠的汉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你们有两种选择,一是随军去西域,在军中做一个计吏,待西域归附后在那边做负责教化民生,
二是去柔佛半岛和苏门答腊,在那边开个商铺,监视各大势力。
两者都是三年,三年期满后考评为优秀者到江南之地选择一府成为胥吏,或者留在当地直接成为屯田官或者库大使。
做何种选择你们自己定,但必须要在锦衣卫将你们‘抓’起来之前就做出决定,因为你们大概率会连夜出城的。”
说完这话后,带着斗笠的汉子掏出两锭十两的银子放在石桌上,然后转身朝着院外走去,两人立刻起身,朝着汉子躬身行礼。
好一会儿后,两人站直了身体,脸上笑意绽放。
成为评报人是他们的本意吗?
当然不是,因为锦衣卫主动找上了他们,每月从锦衣卫那边领取二两银子的月钱外,酒楼茶馆的打赏也归他们自己,除此之外表现的好也会安排其它的工作。
工作轻松,好吃好喝,每月至少七八两银子的进项,除了容易挨骂外,没其他的事儿。
作为两个屡试不中且年龄已经颇大的读书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不答应才是傻。
话又说回来,即便不给这些好处,锦衣卫找上你了难道还有拒绝的权利吗?
“老刘,你先别笑了,怎么选择?”
“随军去西域吧!”
刘老三沉吟了几息后给出了答案“柔佛半岛已经归附,苏门答腊也是早晚的事儿,
但那都是各大势力在相互倾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发生各种争斗,我们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
朝廷出征西域都是朝廷的大军,战力毋庸置疑,在强大战力的震慑之下,我们的安全有保证。
再说说未来的选择,我倾向于留在当地直接成为屯田官或者库大使,原因有两点。
其一,调到江南之地成为胥吏,环境虽然好了一些,未来可以凭借努力晋升,脱离了锦衣卫评报人的身份,我们这个年龄和大学出来当胥吏的那群人是没有竞争力的,
或许只能在胥吏的位置上呆一辈子了,哪怕是能晋升,也只能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