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裴玉亲自动手蒸了馒头,是自己家吃的,也是做上门礼的。
他们初来乍到,总要和周边的邻居照个面打个招呼的,既然上门,那可不能两手空空,会让人觉得失礼。
他们家可是要走科举的,读书的名声,读书人家的名声,那是一丝一毫都不行大意。
宋明理和宋恒带着小景瑞在打扫卫生,主要是打扫个书房出来,宋恒要温书的,这事耽误不得。
宋景瑞小小的娃娃,也知道读书和科举的重要,一早上跟着父子俩后面跑腿,递个抹布,拿着小扫把扫扫角落什么的,干的特别认真。
等馒头出锅了,眼看到要到午饭的点。
裴玉没敢耽搁,把馒头装好了一份份,带上顾暖,再去把小景瑞牵出来,准备去拜访邻居了。
馒头在这时候是主食的,饭点前给人送去正好,这时候去大概率能见到邻居家人口最全的时候,适合认人。
至于带着顾暖和宋景瑞,那是儿媳妇和大孙子,上门第一次拜访带着也是为了让周边的人家见见脸,免得路上遇见了不晓得是他们家的,或是出了什么意外,没人晓得耽误了报信。
这时代的通信可不好,就是在街道口出了事,没人给你报信都麻爪。
顾暖作为儿媳妇,往后自然会经常出门买菜之类的,这儿媳妇人小,要是不先带着见见人,怕是多起误会。
而宋景瑞呢,小娃娃总归是要有玩伴的。
这一条街道上住着的,大多数是较为殷实的人家,能有品行好,能相处的人家,裴玉是乐得小景瑞多认识几个小伙伴的。
宋恒之前来收房子是打听过的,附近好几家家里都有读书人,这片区域在府城不算太富裕,也不是穷困区域,都是安稳过日子的人。
想来也是,要不是位置不错,环境好,当初宋家老爷子也不会在这置房。
所以裴玉知道了基本信息,心里有了数,这才做了这些打算。
别说宋景瑞是皇子什么的,孩子就是孩子,童年多几个玩伴没什么不好,总拘束着,顾着这个那个的,那得失去多少乐趣?
在她看来,孩子还小,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记忆。
何况现在小家伙就是宋家的孙子,皇子身份什么的都不作数的,就是有什么不妥的,宋恒肯定会说,不会让她瞎来。
如今她家大佬可不会随她性子来的,该把她当学生教导的时候是绝对不含糊的。
至于宋恒和宋明理这边,就不用裴玉带着了,这时候的男子出门方便的很,等回头宋恒带着儿子出来露露面,自然就和附近的男主人面熟了。
男子有男子的交际圈子和方式,她作为当家主母,只管女眷家事,要是插手到前院,被别人家瞧出来,难免少不得被人说道几句。
倒不是宋恒的面子问题,主要怕有碍家风之类的,这世道家风名声很重要,一步错不得,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裴玉可不想处理这种麻烦事情,她最讨厌的就是麻烦的,只想躺平做只闲鱼好嘛。
如今宋明理的脑子灵活了,加上天生近乎过目不忘的天赋,宋恒现在完全没有放任自由的意思。就等着乡试考完,以后就要着重教导宋明理从新读书了。
老三在读书和练武都是有天赋的,好好教导,以后能和老四一样撑起家,这才能自然不能浪费了。
虽然宋明智那小子开挂了,以后宋家靠他也差不了,但能多一个强大的支柱自然是更好的。
裴玉也希望宋明理有个好的未来,而不是在哥哥弟弟的照顾下平淡过一生。
只是如今宋明理的情况刚转好,也没有表现出对什么事物特别上心喜爱的特征,所以读书练武就成了首选。
但要是以后老三有了真心喜欢的东西,想要去学习发展,裴玉和宋恒自然不会拦着的。
毕竟他两都不是那种非要“望子成龙”的心态,宋家的孩子能过的好,过自己喜欢舒适的生活就好,他们都是重活一世的人了,不在意那些虚的东西。
先拜访的自然是左右两家的邻居,裴玉上去敲门,没两声就来人开门了。
看着面前的老妇人,裴玉礼貌的施了个常礼:“贸然拜访,唐突了,我们是昨日新搬来的人家,今日特地上门来见见礼,一点小心意,不成敬意。”
说完,裴玉就将顾暖提着的篮子里的馒头拿出了一包,粗白布包好的,足足七个,量算是大的。
这年头,白面馒头可是好东西,就是上街买,一个馒头都要一个大钱,不是寒酸的礼。
刚蒸好的热馒头,一拿出来,那香糯的味道就飘出来了。
老妇人浑浊的眸子顿时亮了亮:“哎呦,你家可真客气,昨日我也瞧着了,正想着有空去认认门呢。
我们老刘家在这片住了几十年了,附近就没有不熟悉的,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有什么事支呼一声,我们家日日都有人在的,能帮把手绝不含糊。”
“多谢刘家嫂子,今日初次上门,几个白面白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吃个新鲜罢了。
我夫家姓宋,您唤我一声宋裴氏也成,往后若是有事,怕是还得多麻烦您家,在此先多谢老嫂子了。”裴玉一番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