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车

第一百二十二章 车(1 / 2)

午后,邺城西,几辆四轮马车从容行驶在铺着青石的街道上,在骑兵的前后护卫下向城门驶去,准备出城。

这些四轮马车,和已经在邺城流行起来的四轮马车一样,前面一对轮子小,后面一对轮子大。

但是,和许多民用四轮马车不同的是,这几辆四轮马车的车轮,各部件都是铁制,所以看起来比外沿包铁的木车轮纤细许多。

纤细的全铁制车轮,压在有些许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不断起伏。

这样的起伏,经过板簧减震器,传递到车厢的时候,已经变小许多。

但车队当中一辆四轮马车的起伏幅度,明显比其他几辆车大一些。

即便路面已经平缓,车厢依旧在起伏,起伏的“动力”,来自车内。

车厢里传来女子的轻微喘息声,为车轮压过路面时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掩盖。

不一会,车厢的起伏小了些,但喘息声依旧。

车厢里,张丽华轻轻喘着气,李笠拿出手帕,为她擦汗:“如何,这马车的减震器,效果不错吧?”

刚才一直不停在车厢里蹦的张丽华,现在“体力不支”,倒在李笠怀中:“陛下,这马车走起来真的很稳,和牛车一般。”

她已经是皇帝的女人了,所以随时可以撒娇。

李笠搂着美人,回答:“这是不断改进的结果,花了许多年呢。”

“四轮马车有这么难改进么?”张丽华问,她是真的疑惑:“妾见官军此次出征,车营的四轮马车好像特别牢固,每日赶路,很少坏。”

李笠笑道:“当然稳,车架各部件,包括车轮和前轮转向结构,以及板簧减震器,都是铁制,肯定牢固。”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制四轮马车车架可比最初耐用多了。”

他忍着“车震”的冲动,简要讲解四轮马车的技术难点。

其实没什么特别难的技术难点,譬如,四轮马车最关键的转向机构,原理就很简单,只要舍得用料,耐用性就有保障。

但是,若考虑到野战时长途行军状态下,四轮马车的故障率不能太高,造车的技术含量就不低了。

马车出城,很快便驶入西郊的临时军营,这里,大量四轮车正在接受技术人员的检查。

技术人员还翻看每一辆车在出征期间的“使用维修记录”,对这些车辆在此次远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

李笠下车后,来到这些技术人员旁边,询问起相关事宜,张丽华则旁边,东张西望。

这些四轮车,车厢上都有大棚,所以别称“大篷车”,张丽华随军出征,坐的就是这种车。

而对于李笠来说,眼前这大篷车,就是他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西部大篷车”。

美利坚开国后,对西部地区进行扩张时兴起的“西进运动”,最经典的一个场景就是大篷车队行驶在旷野里。

这种四轮马车,可以容纳一家人,连同行李、工具,各种锅碗瓢盆,以及水桶、草料等等。

可以说是移动的房车。

必要时,几辆大篷车还可以结成车阵,男女老少拿着火枪,以车阵为掩体,对付来袭的强盗或者印第安人。

但李笠“山寨”大篷车的目的,主要还是改良运输工具。

四轮马车比起双轮车,优点不少,载重量大,就是最明显的优点之一。

但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建立在牢固的结构上,想要获得最优的四轮车结构,得靠摸索。

经过二十来年的不断摸索和改进,四轮马车的耐用性得到了极大改善,车架(含车轮)全铁制的四轮马车,成为楚军主力军队“骡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远征,新编的“合成营”,就以四轮马车为作战单元。

一个典型的合成营作战单元,是一个什的步兵,加一辆双马拖曳的“大篷车”,外带车夫及其助手。

这个作战单元,所有人的行李、干粮、武器装备都由马车装载,与此同时,马车还搭载草料,以及装着饮用水的水桶。

行军时,车夫及其助手坐在车上,其他步兵无负担的空手跟着马车步行前进,轮流上车休息。

马车和拉车的马,步兵们不用管,由车夫和助手负责。

每到一处宿营地,步兵们负责打水,割草,确保接下来的旅程途中,马匹有吃有喝。

每十辆车为一个小队,各自保持行军队形,无论是宿营还是遇敌,这个小队的十辆车就自己结成最小规模的车阵。

车厢两侧额外挂着木板,围成车阵时,对外一侧,升起木板,就是相对坚固的盾牌,既能防箭矢,也能防止敌人直接破开车篷冲进来。

车阵战术,自古有之,而楚军的“合成营”,因为用的是载重能力更强的四轮马车,所以在携带辎重的情况下,行军速度也很可观。

此次出征,以月计的长途行军,平均行军速度是日行五十里左右,虽然比不上骑兵,但比携带辎重行军的普通军队要快一些。

而且这样的行军速度下,将士们的负担很轻,所以即便经过长途跋涉,也有充足的体力投入作战。

因为四轮马车的车架为铁制,很牢固,虽然不像木制车架那

最新小说: 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 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 为了不被充军,我靠种地富甲一方! 神医家丁 红楼之贾琮崛起 无敌冠军侯 史上最狂太子爷 亮剑,红色最强军 僵尸天子 晋庭汉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