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个横跨二街的豪门宅邸,即使是出身公府的贾琏也不由得暗自咋舌,这起码也得有个八九进大小吧! 不愧是在太上皇执政时期,和元平帝执政初期,共接驾过四次上皇圣驾的甄家,也就只有他们这经过一次次接驾,不断扩制的甄家才有如此的规模了。 要知道,大庾对府宅规格看的很重,以当初荣宁二公滔天之功,敕造的国公府,亦不过只是七进的规模。 这还是因为宁荣二公功劳太盛,太祖提高了规格的缘故,正常来说伯爵是四进,侯府是四五进之间,国公府则是五六进之间。 就连那臣子礼遇天花板的圣人后裔,山东‘孔家’也不过就九进罢了。 另外‘九’属神,如那东岳大帝庙都只是九进院落群,而孔家则是因‘圣人’而抬格。 所以甄家这院子毫无疑问是逾制的,但因为事出有因,乃是因为要接待了四次上皇,在不断翻建造的过程中,才导致了现在的规模。 再加上太上皇又一向尊崇那位甄家的老祖宗‘奉圣夫人’以及宫中那位甄太妃的原因,所以知情者们不敢多言。 而一向讨厌铺张浪费的元平帝,又因为‘孝道’的束缚,去公然处理,不然在外界看来就是他不给太上皇和养母甄老太妃面子,皇家内部不和。 (ps:元平帝一登基就抬了已经死了的生母敬嫔为太后,正欲抬甄老太妃为太后时,遭到了朝廷上下的反对,因为甄老太妃毕竟只是养母, 二来太上皇和原配太后还活着呢!元平帝总不能当着他老子面降他正妻的位格吧。再加上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正当元平帝要发狠时,甄老太妃主动说愿终身位格居于太后之下,这才不了了之。) 所以,在种种原因之下,便维持了一种诡异的配合,所有人都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有心结束这一切的,则都在暗暗的等着太上皇和甄太妃二人闭上眼睛,离去的那一刻,他们也好露出他们那早已磨好多时的锋利刀刃。 而甄家则是继续的醉生梦死,以为靠着那位念旧情太上皇陛下对自家老太太的尊崇,再加上那位同样出自他们甄家的老太妃,他们甄家就能够以此来高枕无忧。 其中或许有那么一二明眼之士,但他们阻止不了这‘涛涛’之势,已经纸醉金迷惯了的人,是不会听从他们这些有识之人那所谓的‘杞人忧天’,更不会因此而有所收敛。 更有甚者,直接就孤立了他们,久而久之,少数的几个明眼人也就都放弃了,他们自暴自弃,他们安静的等待,‘屠刀’举起的那一刻来临。 在金陵到处都有眼线的甄家,早早的就发现了,贾琏等人已经到了码头,所以他们早早的在府内的每个阴暗角落里都挂起了大红灯笼, 他们根据时间,紧急安排了宴席,一组厨师不够,那就再加几组,他们要用人力争夺时间。 自靠近他们甄家十里左右,延边每隔四十步,两边就各自有着一个手提灯笼照路的下人,和一个躬身站在一旁的小厮, 每当贾琏等人走到那一组的范围,他们一旁的那个小厮就会快速的跑去下一个点的小厮那里通报。 就这样,甄家能够准确的知道贾琏等人的‘实时距离’,他们也好根据冷热盘,卡点将宴席摆好,并一并预备好了随行兵士的那份。 甄家自己豢养的那两个戏班也急忙开始了准备。宴席桌位两边侍立着的亦都是那未经人事,面容较好,精通各种礼仪的二八少女。 而备受甄家注重的贾琏所座位置,一旁侍立的那两个侍女,更是由甄家从扬州那里,精心挑选过的上等‘瘦马’。 这一个个即使是达官贵人,亦都会感到些瞠目结舌的夸张操作,对于甄家的这些人来说却早已是习以为常。 毕竟此次运送的‘宝丹’代表着太上皇的荣宠,而负责护送的贾琏又是当今陛下的心腹,他们自然不会‘怠慢’,使些‘寻常’功夫应对。 待到贾琏等人抵达之时,甄家一干人等早已在门口等候,就连那原本已经在榻上休息的甄家老太太也起了来,一同过来了门口。 看到这位主,赵全立马躬身行礼,并示意手下将装有‘宝丹’的瓷瓶拿了过来,随后他更是亲自上前,双手贡上给了这位甄家老太太。 而一旁的贾琏自是也不会怠慢,直接走上前去,对着这位甄家老太太恭身行礼。 且不说因为太上皇与甄太妃的缘故,就凭借太上皇乳母的身份,就连元平帝都得给这位‘奉圣夫人’甄氏那么三分薄面。 再加上他贾家本就与与甄家乃是挚交的关系。 毕竟,原著中,这位主把甄家在京的两位大姑娘托付给了贾母看顾,而因为元春省亲一事,贾府需要去姑苏聘请教习,采买些女孩子,以及置办乐器行头等事, 都委托了甄家去代办,更是直接一封信,便是五万两银子直接交予甄家,这是何等的放心。 而最终甄家被抄家以后,也是把部分财产委托给了贾家藏匿,并且只要入京,必是马上前去贾府拜访,贾甄两家,关系之密切,可想而知! 所以作为一个小辈,执晚辈礼本就是理所应当。 而对面的老太太,在恭敬接下了赵全手中的‘宝丹’并朝着京城的方向俯首谢恩以后,就将目光移到了贾琏身上。 “你就是琏哥儿,果然是一表人才!” 看着眼前这个一笑起来满面春风,且唇红齿白,仪表堂堂又不失阳刚气的俊朗少年,作为颜控的甄家老太太,那是越看越是喜欢。 事实上,作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