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要得都督信赖才好行事。
锋亲王倒后,原本都督府的长史因牵连过深,也被押解进京,无法为璟亲王效力。
如今任莱夷都督府长史的,是一位名叫时封的老臣。
时封跟随陛下多年,乃是纯臣中的纯臣,这几年一直在南边任官,由于已年逾古稀,其实已有乞骸骨之意。
为了让老七尽快适应莱夷卫,陛下专门请了这位老臣坐镇,与其说是让他给莱夷大都督府当长史,不如说是给璟亲王做老师,好手把手教他,同时也可为老七培养些用来趁手的官吏,为将来打算。
于是,跟齐璟一起到莱夷卫的,还有他熟悉一位老友,黄杨春。
黄杨春乃是元章二十二年的探花郎,后来按照惯例入了翰林院。
在京中的时候,黄杨春和友人蔡长全都受过七皇子的恩,即便后来入朝为官了,也没有因为要避嫌而刻意与七皇子保持距离。
这次黄杨春到莱夷卫大都督府,正是陛下觉得他与老七有些渊源,想来应该能成为老七的助力,所以特意安排的。
如今他看着是远离了天京,跟七皇子跑到了莱夷卫,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陛下再给时大人找一位接班人,若无意外,将来黄杨春很可能是同期举子中升迁最快的。
当然,到了东境,也就意味着要远离中枢,一旦成为璟亲王的左膀右臂,自然也彻底失去了在太子身边的位置。
齐璟在离京之前,曾经登门拜访,与黄杨春谈及此事。
有些人看来到东境是好事,有些人看来却未必,齐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就直接决定了黄杨春的未来,所以还想问问他的意向。
一番畅谈之后,黄杨春不仅表示自己是欣然为之的,反过来还安慰齐璟道:“殿下当还记得,当初臣考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既然到东境也可为君分忧、为民请命,又为何要拘泥于留在京中,还是去莱夷卫呢?”
齐璟这才意识到,自己对友人还是看得不够深刻彻底,否则根本不会担心他会不乐意了。
到了东境之后,在时老大人身边边学边做,黄杨春很快就适应了大都督府的事务。
在齐璟看得到的地方,和他一样年轻的臣子也在迅速地成长着,相信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一日,璟亲王邀黄杨春到府中饮茶,黄杨春忙里偷闲赴约,还笑称,若非蔡长全去了西面,他们又可跟几年前在天京一样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的齐璟,不禁在心中感叹。
——似乎无论过多少年,这位殿下都是这般眉眼如初,叫人愿意与之交心,愿意与之相随。
黄杨春并没有告诉齐璟,他之所以愿意到东境来,除了想做利国利民的实事,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追随璟亲王。
这个决定里,也许有报恩的考量驱使,也许有身为友人的情谊存在,但更多的,是他打心底相信这位殿下,相信他能够做一个好的东境之主,相信他能在此地开创一片盛世。
……
小十一最近因为把小外甥照顾得很好,所以很有成就感,渐渐对这座新的府邸,也有了主人翁意识。
所以当他听说哥哥休沐,请了一位自己认识的大人到王府来,想了想还是决定过来看看。
小十一小时候是见过黄杨春和蔡长全的,对黄杨春头顶的小雀还有些印象。不过在普通人面前不能暴露自己能看到魂魄的事实,所以他一本正经,表现得不动声色。
在外,黄杨春是都督府的属官,但在王府里,他是以璟亲王友人身份被邀,于是小皇子很有礼貌地跟黄大人对礼。
黄杨春自然也是记得十一皇子的,只是那时候对方还是个窝在七皇子怀里、对一切都很好奇的漂亮宝宝。
一晃四年过去了,昔年的小皇子都能这般站在自己面前,如小大人一样彬彬有礼,一时之间也很是叫人感慨。
“十一殿下如今在王府读书?”黄杨春知道小皇子原本在天京开了蒙,只是眼下随七皇子到了莱夷卫,自然就得重新找夫子求学了。
齐璟点点头:“嗯,找了一位本地的儒者,武功嘛,就交给孤身边的徐校尉了。”
黄杨春知道齐璟指的,正是在谋逆案中有功获封的徐少玄。
有这样一位武艺高强的师父,小皇子即便不在天京的东校场,想来也是不用担心的。
这时候,齐璟对黄杨春道:“再过月余,孤想着要随海军到附近的海域看看,到时候时大人恐不能随行,你与孤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