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1 / 2)

苏洵年轻时玩心重,进学的年纪晚,学习句读、声律,但是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转而开始游历起了名山大川。

十九岁时苏洵成亲,到二十五岁时才幡然悔悟,二十七岁才奋发读书,在乡里闭门苦读,创造了许多篇文章。

说苏洵在家中闭门苦读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些小趣事,他因为读书太过认真,还错把墨汁当成了糖给吃了。

只是苏洵在科举仕途上的路跟柳永有些类似,屡试不中,苏洵也就放弃了这条路,开始转而研究起了六经和百家学说,用前人的经历提取精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纵谈古今,纵横恣肆。

后来的《三字经》一书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句子指的就是苏洵。

赵举人游历到眉山一带时,听当地人说起苏洵,特意登门拜访过,还拜读过苏洵的文章一二,对苏洵的文章十分推崇,在给赵宗实的来信中就隐约提到过一二。

只是赵举人人脉浅薄,无法向苏洵引荐官员,赵宗实身为宗实子弟,就更没有这个门路了。

若是跟当朝官员有牵连,只怕下一刻关于往来的事就会呈到官家案上。

赵宗实看过好友赵举人的信后,独自坐在书房沉吟许久。对这样有才华的文人赵宗实是极为喜爱的,但又十分遗憾。

连苏洵自己心里也清楚,少年不学,二十五岁始知读书,时间已经太晚了,何况一开始的时候,苏洵读书的态度并不认真,仗着自己聪明,并不觉得逊色于同龄人,以为读书没有什么困难的。

但是第一回乡试就给了他当头一棒,把苏洵那些轻视击得粉碎,从这以后苏洵痛定思痛,自行检讨,开始发愤读书,而这时候的苏洵已经二十七岁了。

而现在苏洵已经四十又四了,身上仍然没有一官半职。

苏洵无疑是聪明的,也能称得上一句大器晚成,但就像他自己知道的那般,时间晚了些。相较于大器晚成,赵宗实更倾向于脚踏实地,不喜欢出现波折和意外。

苏洵八岁开始读书,这个年纪其实放在普通人家刚刚合适。汴京城中的老百姓也是差不多年纪送家中孩子去读书认字的。

士族人家子女启蒙比普通人家早上一些,不过大多是针对家中小郎君而言,对家中的小娘子们倒是要求没这么严格。

但别人家的小娘子也不像他们赵家小娘子心眼多啊?

宗室人家的小娘子也不是不愁嫁的,想要嫁一个品行、家世都上等的如意郎君,自身也是要有点本事,以后嫁人了才能过得顺心。

他膝下两个儿子,将心比心,赵宗实是不愿意长子和次子长大后娶亲娶一个文盲媳妇进门的。

总不能跟苏洵一样,等到二十五六才开窍,开始读书认字。对小娘子来说,这个年纪才开窍,这一辈子注定了没前途。

哪户好人家二十五六才嫁女的?

赵宗实给赵浅予讲了远在眉山的苏洵的故事,讲完,赵宗实略有些沉默,甚至觉得苏洵和他怀中的小儿都有了共同点。

聪明、玩心重。

不注意就是下一个苏洵啊。

父母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赵宗实生怕他们赵家小娘子会成为汴京第一个大龄出嫁的小娘子,好好跟她讲起了道理:“你看苏洵,年幼时不好好学习,逃学,等长大以后就后悔了,可是有什么用呢,就是老泪纵横、捶胸顿足也无用了,回不去了。你要是不想以后日日抹眼泪,连睡觉都不安稳,就千万别学了他,不然你会后悔的。”

长辈开导小辈嘛,总是喜欢把事情夸大,说得越惨越好,这样才能震慑住小辈,让他们收心、听话。

赵宗实用的手段也不外乎如此。

赵浅予这个年纪的小娃每日只有三件事,吃、玩、睡,她虽然有点小聪明,但也逃不开这几样,被赵宗实一顿连恐带吓的,一时当真被镇住了。

只是,苏洵这个名字好熟悉啊。

赵浅予歪了歪小脑袋,又想不起来到底哪里熟悉了,不过小娃嘛,不记事,很快又被赵宗实说的话给转移了注意力,好奇的仰着小脸蛋:“哭哭哇。”

苏洵哭了呀?

赵浅予想象不出这幅画面,也不知道是不是跟阿爷一样,脸上皱巴巴的,蓄着胡须,哭的时候眼泪一下就落进胡须里边了。

赵宗实本来也就这么一说,苏洵哭没哭的他怎么会知道呢?赵举人来信也没跟他说过这些,何况男儿有泪不轻弹,若非不是伤心到极致,哪里会流泪的。

同样是男子,赵宗实还是了解男子的心理的,就是当真哭了,恐怕也不愿意当着人前,最多躲在背后哭一会。

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嘛。

对着赵家小娘子好奇的目光,赵宗实自然是不能跟她说事情真相的,略微深沉的点点头:“应是哭了的。”

哭了和应该哭了还是有差别的,读书人都喜欢钻字眼,一字之差,那意思可能就失之千里了,要是赵宗实面前的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一听就知道赵宗实在钻空子。

但赵浅予她别说饱读诗书了,现在还只是一个过了周岁的奶娃娃,糊弄她是足够了。

果然,赵浅予压根分辨不出来这一句话的区别,只听

最新小说: 知否:我是徐家子 女杀手带着世界百货商场穿越了 带着系统穿越,皇后总是无痛当妈 闹鬼大师在星际 末世手握气运空间之人类新纪元 捐三十万请婚战神,我又请和离 当魏嬿婉穿成尔晴 娶我嫡姐?行!退婚书给你我另嫁 绝世双宝,魔医娘亲拽上天 悍妃强缠:世子不从也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