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0138章
前文说过,姜悄悄为了让小姑更加顺理成章地轮岗至中心小学,参与了能参与的所有能给姜善静加筹码的活动,岛上的都在明面上进行,岛外的则暗里参加,但该知道的人都能知道。
而在这些活动中所获得的名次都需要拿到最好,这么一来,似乎就和她的″中等生″形象相悖?
姜悄悄又怎会不去考虑这一点呢?
所以,该如何在拿到所有优胜奖后,继续保持低调?这就要从那三个必要条件入手:天时、地利、人和。六年级,是一个很适合的年段,小学的最后一年,不管在小学拿到多辉煌的奖励,经历过一个暑假,升到初中的学生们,正忙于探索中学生活,大部分人早就把小学的那些“传闻″抛之脑后。
而这,就是“天时"。
不管是姜林村还是姜林村小学,都是在毫无特殊之处的下游区域,姜悄悄选择升入第一中学,而不是随大流去第二中学,不就是为了避开老同学们的讨论吗?
没错,早把同学们学习、性格等方面摸得一清二楚的姜悄悄,已经推测出除了她和班长,其他人都会去第二中学,自是再无顾忌。第一中学的初一年段,汇聚的几乎都是上中游小学的毕业生,就算曾经听闻过姜悄悄的"丰功伟绩”有了一个暑假的打岔,能记得的也就那么几人罢了。这正是最后一点:人和。
每个比赛、活动都拿到优胜,听起来似乎很厉害,但只有那些同一场赛事的参赛者会关注,而那些对这些比赛毫不关心的人,有空盯着姜悄悄不如盯着小蝌蚪怎么找妈妈呢!
而这些,要归功于梭子岛的“偏僻”。
南方的海岛小镇,远没有城市的繁华,孩子们的游戏娱乐都在山海田野,别说休息放假,就是上课时,脑袋瓜里装的都是水沟里的泥鳅、荷叶下的青蛙。用家长们的话来说,孩子的心早就玩野了。热衷于往外跑的孩子们,大概也只有在被家长们打骂的时候,能听进一些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传闻。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姜悄悄就是料定只要在梭子岛上,就没几个学生会特意关注她的“所作所为",便没再藏着掖着,狠狠地在六年级两个学期里刷了一大堆″荣誉″。
初一五班的熟面孔确实不少,都是在那些比赛、活动上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没怎么深入交流过,就是混个面熟罢了。胡颖燕的“别有意味”,指的是个别被姜悄悄“压制”到怀疑人生过的,在看到姜悄悄进入教室时,都脸色各异地别开了脸,愣是不敢和她对视。能够和她主动打起招呼的人,相比之下算得上是“熟人”。从当初的那场数学竞赛和姜林小学两位选手初见面时,曾菲菲就对胡颖燕起了点兴趣。
直到整场比赛结束,曾菲菲的目光都没从姜悄悄身上离开,对后者的兴趣远胜于对胡颖燕。
后来,曾菲菲的预感成了真,姜悄悄的“光芒"绝对强过胡颖燕!可惜,她每次想加一下XX号,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插曲错过开口的机会。现在同是五班人,总算可以加上好友了吧?坐北朝南的教学楼,不用担心晨阳影响教室前门的光线,特意坐在附近的曾菲菲立马站起,倾身、伸手一气呵成,“姜悄悄,现在我们是同学了,应该可以给我XX号了吧?”
姜悄悄的视线从胸前的小手转移到其主人脸上,转头就看到那熟悉的笑容。可喜可贺,一个暑假未见,曾菲菲终于长高了!似乎读懂了姜悄悄眼里的意思,曾菲菲立刻瘪嘴,“我以为你和她们不一样,原来你也是这种人?觉得我还是小学生?我可比你大两岁呢!”说这话的如果换一个人,姜悄悄就得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冒犯”了对方,但曾菲菲嘛一一
是不是小学生,大两岁都无关紧要,曾菲菲更在意XX号的事,只催促道,“你快把XX号给我。”
姜悄悄俯身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写下号码,“你不是有颖燕的号吗?怎么不直接问她?”
重新落座的曾菲菲双手撑住下巴,盯了她几秒,“你又装不懂?胡颖燕只是看起来好说话而已,怎么可能会擅自把你的XX号给我?”“你问她的话,她会征求我的意见。“姜悄悄把笔放回桌上,眨了眨眼,“是你没问。”
曾菲菲也眨眨眼,“因为我想直接问你。对了,幽州好玩吗?”跳话题是曾菲菲的“强项",姜悄悄跟上她的节奏,“还不错,有机会你也可以去。”
曾菲菲头摇得如拨浪鼓一般,嘀咕着,“我就算了,要坐好几天火车呢,听说还有人贩子,特别喜欢拐我这种小孩…”姜悄悄环视教室一圈,没看到先来的好友,便自寻了个空座位而去,半途又被人拦了一下。
“姜悄悄。”
是和何雪莹形影不离的陈婉婷,她朝着姜悄悄真诚地笑道,“姜悄悄,谢谢你帮了雪莹。”
一直受晕船困扰的何雪莹,数次参加市区数学竞赛却一次奖都没拿过,终于在最后一次时获得一等奖的荣誉。
原因只有一个一一梭子岛参加市赛的选手们提前一周到达了市区备赛。提前去市区准赛这个法子,谁没想过?
对于财政紧张的梭子岛教育系统来说,最多只能提供学生们当天来回的路程费用,就算是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