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0118章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该句对联中的“桃符"指的正是春联。贴春联是过大年必备的一项庆祝活动,在梭子岛,岛民都会选在十二月二十八这一天贴春联。
那么贴的春联是从哪里来的呢?
由于文化普及率不高,识字率有限,能够习得一手好字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就会自备裁好的红纸,去擅写联的人家中求一幅对联,这些会写春联的人被称作“联手"。
求联的行为是"接福迎春”送联的则为“送福得禄",不管是求还是送都有好寓意,因此大部分“联手”都不会拒绝为他人写上一幅对联。到如今,为了进一步推进民俗文化发展,促进邻里和睦,打造和谐社会,各村的村委会便开始牵头组织各项活动,写春联正是其中一件。最开始的几年,想把这些"联手”组织起来可算费了一番功夫,他们哪个不以此为豪?难免端起架子,被请几次后才“勉强"同意。但在后来,能够被村委会邀请去写春联这件事,就成了能拿出来"吹嘘"的本事,每个“联手"从以前的端着架子在家里等着村委会来人,转变成了在家中翘首以盼。
造成这个现象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文化人增多了!这么一来,村委会可选对象增多,竞争不就来了?
如此影响之下,以前的"联手"总是姗姗来迟,现在却比求春联的人还要早到达姜林小学。
村干部把六套桌椅一字排开,几位"联手"研墨调笔,或坐或站等待着求联的人过来。
北阳村和姜林村合一个村委会,总共有三百多户人家,平均一户只求一幅春联的话,需写三百对左右,何况现在很多人并不会只求一对,均摊到六个人头上也需要写五十对起步,有时候半天都未必能够写完。为了提高效率,现在村干部会另外征集一些青年村民做些铺纸、收联的杂事,让“联手"们专心写联即可。
现在求联的人来的速度虽比"联手"们要慢,但也不会慢到哪里去,那些急性子的想要尽快把联带回去,都会早早过来,争取排在队伍前头,如果能拔得头筹那就再好不过。
“头筹”这事又能引起一番“明争暗斗”。各种因素之下,每年的写春联活动总会出现那么一两次突发事件,有经验的村干部们都严阵以待。
“你们有没有觉得……怪怪的?”
“确实好奇怪…往年,不都是跟……咳,疯牛一样冲过来的吗?”正往这边走来的村民们并不比往年的少,注意“走”这个字。不再是往年那般你跑我追,我抢你挤的场面,而是那种闲庭信步的“走”,甚至每个人还和平常那般相处,不知聊了什么内容,脸上一片喜气洋洋,偶尔还会发出一阵笑声。
有村干部看了看西边方向,另一个村干部喃喃自语,“别看了,我已经看过了,太阳没有从西边出来。”
“怎么回事?”
“怎么不抢了?我今天还带了绳子过来,就怕去年那样抱不住人,打算用绳子把人绑在我身上……
“要是一个人笑就算了,怎么每个人都笑着啊?”“嗨,大过年的,谁不是笑着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一一你懂吧,为了抢春联,好多人笑里藏刀,今年却仿佛每个人来之前都吃了糖水一样。”
“我能理解,但怎么心里有点发虚呢?该不会是为了迷惑我们吧?到时该抢还是要抢,该打还是要打!”
这话一出,村干部们的表情都变得极为严肃,目如利剑,迅速扫视每个人,特别是那几个“前科累累"的村民。
“姜主任过年好啊!”
被招呼的村干部愣了一下,有些反应不过来,因为平时大家都叫他村长,没几个人愿意叫他“主任”。
“哟,林宣传今天穿得这么精神啊,不错不错,明天我帮你去问问那个妹仔,同不同意让你上门相看。”
村干部们立刻把视线落在最年轻的宣传委员身上,一个未婚的男青年此刻涨红了脸,彻底忘记自己的任务,慌忙摆手,“我…你…“嘿,老陈啊,下午去我家喝酒啊!我儿子从外地带了瓶好酒回来,你有口福了,记得过来尝尝啊!”
又一个年纪大的村干部被点了名,其他人的目光便又放在了他身上。而随着村民们越来越多,操场上的喧哗声堪比大集,七个村干部被轮番问候完毕后,犹如做梦一般,迷茫地看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没有笑里藏刀,没有唇枪舌剑,没有阴阳怪气,更没有分配不均的队伍,哪个队伍人少了,后来的人都会继续接上去,而不会去争抢姜善静的那张桌子。“联手"们根本来不及露出疑惑的神情,就被一张张红纸淹没,打杂的青年村民训练有素地铺纸、收联,促使几位“联手"笔下生风,很快就把那丝不解抛开,埋头挥毫泼墨,只要得来一句夸奖,那笑容是怎么也压不下去的。“徐叔好几年没出来′送福′了,我还担心您手生,现在看来您的水平反而更好了呢!”
“哪里哪里,比不上年轻人了。”
“林三伯写的′福′字花样总是这么多啊!我每年都要迎一张的!”“快看看我这张,哈哈,三伯知道我家有只二十岁的老猫,就写了个'猫猫福’,拿回去我女儿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