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辍学这件事入手!
原因无他,巷尾小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人提过一句关于辍学的事情。
就是因为太普遍了,所以没有人去在意。
再加上巷尾小学的那个风气,哪有人会在意谁辍学了呢?
姜善静有些懊恼自己把这点忽略,现在只能先从钟母这里问些事情,“婶子,巷尾小学辍学的人很多吗?”
“多啊!在徐老师管理学校前,每年都会有十几个人辍学,大部分都是小妹仔。”钟母思考着,“特别是四五年级的,真是的,就差一年毕业,读完不是更好?”
“小妹仔?徐老师管理学校前?”姜善静心下一惊,努力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婶子,听你的意思,是徐老师开始管理学校后,才开始没人辍学吗?”
钟母笑着点头,“那时每个班只剩下二三十人,但这两年辍学的一个都没有。徐老师要当副校长,就那几个老师不服,却没一个家长有异议,不就是因为徐老师管得好呀!呵,这群人自己不干活就算了,还去嫉妒徐老师太得人心,整天想着怎么破坏徐老师上任!打徐老师的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
“辍学的孩子们去哪了?”
“还能去哪?都去打工了呗,打几年工就回来结婚,早年辍学的那些生的孩子都上学了。”钟母随口道,“可能是巷尾村太穷吧,这些女孩子好多都嫁到别的村去了。”
姜善静终于得到了想要的重要线索,但她的心情却愈发沉重,“适龄的都嫁到别的村了?”
“也不是吧,有些招婿上门的。”钟母没察觉到她的异样,侧耳听了听外面学生们的喧哗声,“时间不早了,小姜啊,要是没有其他事,婶子就先回家喽?”
“没事了,婶子尽管回家,不过您怎么过来的?”
“我骑自行车过来的。”钟母说着,赶紧站起身往外走,“坏了,老头子还等着骑车去送东西呢,我得赶紧回去,你俩忙工作去,别送了!”
目送着快步离开的母亲消失在教学楼旁,钟晴转过身看向姜善静,“静姐,静姐?”
“嗯?”姜善静回过神,“怎么了?”
钟晴目露担忧,“你眼睛都有血丝了,该好好休息的。”
“谢谢关心,我知道的。”姜善静微微笑着,“明天任命文件就会下来,教学改进方案我快做完了,接下来一段时间慢慢完善就行,不用像之前那么赶。”
“那就行。”钟晴由衷高兴起来,“静姐办事效率总是这么高。”
“多亏悄悄这几天帮我和那些学生们交流,我才能事半功倍。”姜善静不会忘记侄女的功劳,笑道,“她明天就能正常上课,不用再跟着我过去。”
“那不错呀,我还想着那么远的距离,这孩子坐自行车后座得多难受呢!还好结束了。”
“嗐,这个不用担心,小枫还在家的时候,就给她缝了个棉布包当坐垫。”
“静姐,悄悄这么乖巧。小枫也是个勤快孩子啊,常听其他老师说他聪明伶俐,缝衣服、木工活、修手表等等,怎么什么都学会了?”
“小枫脑子灵活,只要用心什么都能学会,就是不爱学习!”
“唉,这个就不好劝了,小孩子有时就很执拗……”
姜善静和钟晴一边聊,一边回了办公室,但现在的她已无心工作,心里一直思考着要怎么合理地去那些辍学的孩子家里探听情况。
已婚的好找借口拜访,但生活已经稳定的她们,就算曾经遭遇过什么,也不会说出来。
年纪小的那些,劝学这个理由不能用,姜善静还是一个外校老师,跑到巷尾村来劝辍学几年的人回来上学,这不是莫名其妙吗?
姜悄悄在听完新线索后先是一喜,再是苦恼,“我在巷尾小学用的方法也不能用,哪有人会跑去不认识的人家里交朋友呢?”
姑侄俩讨论了会儿,仍无法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拜访辍学孩子。
“先吃饭吧,吃完饭我和小默联系一下,看看她找的那些律师商量得怎么样了。”姜善静打开碗柜,“大梅帮忙切好了肉,晚饭咱们烫点米粉吃,悄悄你去大缸里拿点米粉。”
“好。”
而在当晚,在姑侄俩讨论着如何合理去拜访辍学的那些孩子时,书房的门被人敲响。
门外传来一道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我是张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