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求不算过分,苏长青也没法拒绝一个重病的人。
何况她是东方宁华,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美貌还是家世,她都值得巴结。
不过苏长青例外,后来她说过:“以前男孩子因为我的外貌而接近,已经够烦了,后来又多了家庭背景,以至于我一见对方奉承就心生反感。”
所以两人能成为朋友,反而是因为不怎么巴结。
苏长青好像没有巴结的道理,总之东方宁华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瓷器虽美容易打破,最终天妒红颜。
十二月的北京挺冷了,饭后没法出去散步。
东方宁华压根也没打算离开病房:“这地方容易碰到熟人,我不想让人看见。”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窝在病房里,苏长青本以为再坐会就可以离开,结果东拉西扯到八点也没能脱身。
他和东方宁华当然是朋友,其他方面接触不深但利益纠葛很深,而且互相掌握秘密。
可毕竟是异性朋友,这么陪着好像也不大合适。
苏长青起初显然没有意识到随意翻看东方宁华的患病资料意味着什么,以她的傲慢性格以及在米国接受了个人主义再教育,许多亲友都不敢这么做。
但现在却看出东方宁华对他有强烈的好感,这也不奇怪,谁让他是帅哥、影帝级明星、世界级艺术家,既然可以到处泡妞,东方宁华这样的人凭什么不能泡他?
现在不是流行丛林法则么,这方面当然也有食物链。
这么说太难听了,理解为近水楼台也行,东方宁华喜欢身边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没什么不可理解。
利弊衡量、自尊心能够阻止绝大多数肆意妄为,然而某些信念一旦崩塌,所有底线也会随之消失。
东方宁华就是如此,当面对死亡时,再怎么高傲也不在乎主动表现出对苏长青的好感了,即便他是个渣男。
管他渣不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有没有酒醒的机会都难说。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苏长青德艺双馨,可能还有所矜持,偏偏他不是,于是村里又帅又坏的小伙,就被村干部家的漂亮女儿看上了,和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道理。
苏长青对人心洞若观火,当然能看清这一切。
东方宁华说了许多她小时候的事,以及在米国留学时的趣闻,但都不涉及家人。
她说丁嘉洛那时就家境殷实,而她还挺穷,完成学业要回国时,把带不回来的物品都卖了,一共卖了八十美元。
苏长青当然不信她那时真穷,只是像当时的绝大多数国人一样,对贫穷深深地恐惧。
然而聊得好好的,东方宁华突然就开始疼了,脸色发白汗珠直滚。
苏长青站在她身边不知能做什么:“怎么毫无征兆就开始疼了,以前也这样?”
东方宁华痛苦地摇头:“没有规律。”
当着苏长青的面她不好意思触碰胸部,只能将手压着肋下硬挺。
秘书们叫来护士打止疼针,小护士一开始还好,后来认出了苏长青,兴奋得不得了,手都开始发抖。
不过还是挺负责的,自己没乱下手,回去叫了其他人来打针,于是一下子来了好几个护士,都笑盈盈看着苏长青。
东方宁华苦笑着摇头:“你可真够招蜂引蝶的。”
止疼针一时也没起作用,东方宁华不愿意让人看见痛苦,放苏长青先回去,临别却又问:“明天你能再来看我吗?”
神情虽然尽量作得轻松,目光却有些闪烁,像孩子提非分的要求,有些可怜巴巴。
电影电视里如果出现这样的桥段绝非好事,可能明天约定的人还没到她就出事了。
生死是最富戏剧性的事,进了305医院之后,苏长青就陷入编剧情结难以自拔,看什么都像套路,非常类似于迷信。
此时如果拒绝而东方宁华又面露失望之色的话,那就必死无疑,编故事都是这么留遗憾的。
为什么要拒绝呢,苏长青爽快地答应了:“明天上午我有个记者专访,下午要参加宣传活动,一结束就过来。”
“好,”东方宁华很高兴:“我等你。”
糟糕,这是要死的台词。
东方宁华失去了往日的锐气,薄妆在饭后没有补,刚才出汗后几乎擦干净了,变成了素颜。
苏长青凝视着她,两人握握手,觉得不够亲密,不足以表达有可能生离死别的珍重,于是又轻轻拥抱了一下。
在苏长青怀里,东方宁华深深吸了口气。
“我碰到你了?”
东方宁华神色有异,最终苦笑摇摇头。
苏长青回来一路上心情都很沉重,荷花胡同十六号空荡荡的,感觉特别清冷。
穆沐不在北京,自从春晚以后她重新燃起对舞蹈的热情,全国各地参加了一系列活动,最终与柳雨菲一拍即合,考虑在北京成立一所舞蹈学校,免费培养这方面有天赋的少儿人才。
也就是说两人打算出资办学,免费招收学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馈舞蹈界。
苏长青打消了她们免费的念头,办学是长期的事业,必须得符合各种规律,而免费这种事违背目前的人性,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