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知道自己无法成为荆州都督后,糜旸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
刘备在对糜旸说以上话语的时候,一直在注视着糜旸的神色。
他自然察觉到了糜旸脸上浮现的失望之色。
而糜旸的这种表现在刘备看来很正常,相比于当初张飞落选汉中都督的反应,糜旸已然算的上沉稳有加了。
但是刘备之所以选择张飞担任荆州都督,不是他不信任糜旸的忠诚与能力,或者是不想重用糜旸。
恰恰相反的是,糜旸无论是之前还是今日的表现,都让刘备认为糜旸是可以继承他的志向,辅弼汉室继续前进的人。
刘备的这个想法,与关羽生前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而在这种想法之下,刘备心中早对糜旸的将来有着独到的安排。
看着糜旸脸上的失望之色,刘备适时说道:
“襄樊会战我军虽大胜魏军,但这一战亦让我军损失颇重。
且荆州中的粮草已经难以为继。
当此时,荆州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连番大战。”
“若让你在此时都督荆州,你或许可以将荆州守的很好,但已经很难再立新功。”
“等此间事了,你便率军回到你的益北都督区,好好厉兵秣马,等待着来日跟随朕一同北伐关中。”
听到刘备的话后,糜旸瞬间惊讶的抬起头看向刘备。
原来刘备不让他这时成为荆州都督,抱着的竟然是这种打算。
不得不说,刘备对局势的把握很是精准。
暂且不说襄樊会战后,荆州的内部情况如何,就单单在这场大战中,汉军一众将领就充分意识到己身的不足。
那便是没有成建制的骑军。
襄樊会战汉军能获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在关羽与糜旸的设计下,魏军的精锐骑军并没有在那场大战中参战。
否则的话,战争的胜利很可能是属于魏军的。
而当宛城的曹丕知道这场大战的败讯后,纵算他再如何不通兵略,同样的错误他定然也不会犯
再加上新野往北继续深入便是中原地带,在中原汉军水军的优势无法发挥,反而要面临着魏军大量骑军的攻击骚扰。
单单是一项袭扰粮道,就是汉军解不开的难题。
所以为了将来更好的北伐中原,大汉必须要尽快建立起数支成建制的骑军。
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唯有北伐先拿下雍凉或关中地区,那里有着大量优良的战马及骑士。
这是从军事方面考虑的,而从政治方面来说,长安这座汉朝旧都就位落于关中。
若今汉能将国都迁回长安,那么对现今天下的局势,会造成一种剧变。
除去这两方面的考虑之外,刘备之所以打算将来日大汉的主攻方向定为关中,还有着一种特殊考量。
虽然他嘴上是说要等天下一统后,凭借着自身立下的丰功伟业再对关羽追封为王。
但是那个时间是漫长的,刘备不想让关羽等得太久。
在有捷径的情况下,刘备是一定会想方设法去走的。
而相比于遥远的天下一统的理想,北伐关中,还于旧都无疑是一件可以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个人巨大威望的机会。
这样的诱惑对于现在的刘备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历史上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前,有着大把的时间为关羽赐予谥号,但他却一直没有做。
或许历史上刘备的想法与现在的他一样。
那便是在灭亡孙氏一统南方之后,凭借着这样的功勋从而为关羽定下更高的爵位。
只是可惜的是,那场由刘备发起的集结季汉绝大多数精锐的大战,最终以季汉一方的惨败告终。
这让刘备的一切想法都彻底打了水漂。
但是虽然今世的局势与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只要人不变,那么刘备终究会做出如他原来历史上相似的做法。
从这三方面来说,接下来刘备主要用兵的方向,肯定便是雍凉或关中地区。
而在这个战略方针之下,能跟随刘备北伐的将领,立功的机会无疑是非常多的。
战功在当世,是快速积累个人威望的最有效的手段,对刘备来说是如此,对糜旸来说亦是如此。
这便是刘备为糜旸打算的,他接下来几年中最紧要的事。
既然自己今日的嘱托会让糜旸将来产生极大的压力,那么他当然也要为糜旸铺就一条,将来能够抵挡这巨大压力的升天之梯。
当糜旸听到刘备要自己来日跟随他一同北伐关中时,他便明白了刘备的用心良苦。
在荆州短时间内无法再发起一场大仗的情况下,留镇荆州最多让他的声望与现今保持着同一高度。
但若是将来他能在大汉的北伐关中一战中再次立下大功,那他在大汉,在世间的威望无疑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这对他的将来来说,是极好的一个安排。
在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之后,糜旸脸带感激的对着刘备一拜。
从他小时候到现在,刘备对他的栽培一直是不遗余力的。
刘备的培养虽不像关羽那般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