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会卖粮食给大明了。
到了成化八年,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
朱见漭着急也没用,大明目前人口达到了51亿人,凭借现有的耕地规模,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的。
所以,在成化五年,他就下旨,禁止民间饲养牲畜,不吃肉了,就吃粮食。
就这还被民间骂惨了呢。
可到了成化八年,民间都得称赞朱见漭有先见之明。
可存粮是养不活五十多亿人口的。
金融危机一爆发,全行业萧条,朝廷是愁坏了。
老实说,景泰六十九年时,朱见漭就在暗中备战,倒是没想过参战,只是为了守卫大明。
九年时间过去,大明备战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面对大萧条。
摆在朱见漭面前有两条路:一、派人去缓和各国关系,以大明永不参战为名,请求各国开放市场;
二、大明借着经济萧条的机会,将全体国民绑上战车,用战争的方式,缓解危机。
这两条路,都是优缺点极为明显的。
第一条路,好处是大明可以保持和平,可大明会变成肥羊。
如果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发生,大明必须要参战,而且还要更早的参战。
因为大明不是弱国、小国,而是世界上最大的强国,本来就是靶子,是所有藩国的假想敌,逃不掉的。
参战时间非常重要,越晚参战,对大明越不利。
当一个国家,荡平周围诸国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战争水平会达到极致,到时候兵临大明城下,大明的兵连血都没见过,哪里是虎狼之师的对手啊?
而大明,先自缚双手,只盯着现在的经济效益,不看长期好处的话,最后只会变成肥羊,变成一道饕餮大餐,宋朝就是这样没的。
第二条路。
好处是能快速缓解危机,从民事企业转向军工企业,用军企解决民间生产力,而这样的大明,则会变成一个战争机器,以战开始,一定以战败结束。
世界这么大,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统一的。
大明想维系目前这庞大的疆土,已经非常非常困难了,这还是有火车的情况下呢。
恰恰是各国都有火车,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缩短了战争的距离,所以战争距离大明很近。
既然不能统一世界,大明发动战争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而且大明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领土国家了,大明对领土没有任何垂涎的意思了,就想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还有一个点,就是大明化身战争机器,会让世界极端恐惧之下,走向变相统一,等于说大明单挑世界,战败是必然的。
就算大明不会灭亡,进入战争泥潭几十年,活着也是伤筋动骨,根本不可能维系庞大的疆土了,到时候估计又缩回两京十三省了。
所以。
朱见漭一直在用中策,两条路中间,还有一条路。
就是熬。
wwш★ an★ o
朝廷掏钱,缓解危机,不低头也不参战,大明内部事内部解决。
可这样一来,民间不满声音甚嚣尘上,本来失业就很不满了,朝廷摆明了不管民间死活嘛,情绪肯定会越来越差。
朱见漭当做没听到,照常实行中策。
他的口碑可开始崩盘了。
本来他口碑就一般,上面有他爹那样的太阳,他做得再好,也无法和太阳争辉。
这回口碑彻底崩盘,谁也救不了的那种。
朱见漭七十岁了,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被民间所谓的民意左右。
无论开战,还是求和,都没到时机。
若开战,大明备战时间远远不够。
求和,大明没有求和的先例。
朱见漭其实在等待时机,民间矛盾到达极致时,他会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
他在思考,找一个好打的国家,速战速决,三天内结束战争,震惊全世界。
逼着全世界打破现有的宗藩体系,主动朝贡大明,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
而这个国家他还在选。
挑的国家要有肉吃,必须能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还不能太强,太强的话,三天打不下来。
战争的时机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要等民间矛盾到极致时,恰到好处地给民间信心。
亮剑于外,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宗藩老实起来,乖乖开放市场,让大明商品再次涌入他们的市场,恢复大明经济。
而这场战争的核心,缓解大萧条,解决金融危机。
吞并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是第二个政治目的。
最好要一战解决。
最近一段时间,朱见漭一直在备战室里商讨,这场仗他必须御驾亲征,让天下看看,他朱见漭是老了,但朕在,你们谁也打不了大明!
民间谩骂的声音,朱见漭丝毫不管,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现在骂得越凶,等战争胜利的时候,称赞的声音就越多。
他是懂流量的。
成化九年,沉寂九年的大明,忽然明诏天下,要求各大藩王,撤皇帝位,恢复大明宗藩体制。